如果一次性加息0.5将彻底砸垮股市
董少鹏 ☎ 红墙论股
要让大家真正统一这样一个认识:快速发展的中国有一点通货膨胀是好事不是坏事,4%左右的通货膨胀不用急
继 11月12日股市暴跌之后,15日刚反弹了一个交易日,大盘就再度出现百余点的暴跌,究竟是谁在作怪?是否大盘将无法收拾?
我认为,对于流动性的判断以及策略上的抉择是最核心的原因。由于CPI增幅高企,加息预期强烈,有的专家提议央行加息0.5个百分点,一次到位。如果真是如此,则股市必将进一步大幅度调整。
为什么我在央行10月20日加息时,认为加息将正面刺激中国股市,却对当下再次加息不予支持呢?因为,今年以来就有一些专家极力建议加息,导致这种预期不断扰乱投资者心态,早加一点,可以让投资者心态稳定下来。但继续加,效果就不一样了。不但不会对“过剩的流动性”产生决定性作用,而且会对于股市投资者的心态却有超级大的影响。
也有网络炒作“韩国央行宣布今年第二次加息,这引发市场担忧我国会跟风”的概念。为什么韩国加息中国就要跟风?韩国是否中国的货币政策的引领者?这都值得认真推敲。我们并非不承认周边经济体对于中国的影响,但毕竟中国内部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和调节能力,不可能按照韩国做法亦步亦趋。
我认为,政府完全可以暂时不采取加息措施,而采取其他措施化解流动性,特别是迅速花掉一大部分外汇,减少外汇储备人民币占款的比重。即使再度加息,也不宜大幅度、快节奏,而应以和缓的方式。在此方面,政府没有必要让央行去体现什么“货币政策独立性”,而应当一揽子考虑。要让大家真正统一这样一个认识:快速发展的中国有一点通货膨胀是好事不是坏事,4%左右的通货膨胀不用急。
这一次,主张大幅度、一次性加息的又是玫瑰石的谢国忠。11月11日,他对一家媒体说,央行不宜再采用加息0.25%的策略,这种缓慢的加息策略反而会给存款人带来恐慌,央行应当大幅加息,一次性加到位,让存款利率一次性抵消通胀,让存款人能够安心的将钱存入银行。
另一位是曾被传要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胡祖六。11月16日,这位前高盛董事总经理以春华资本董事长兼创始人的身份接受采访,表示不理解央行为什么不采用加息工具进行政策调控。他说,目前资本流动性很大,对股市和房市有很大冲击。面对这些,胡祖六认为应动用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调整货币供应,广义货币供应,信贷控制。具体到政策工具,胡祖六认为,加息,调整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甚至人民币升值等一揽子行为都可以考虑。
不管央行是否按照谢、胡二人的建议一次性大幅度加息,但这一预期已经被营造得很有模样了。本周,三年期央票的发行利率上升15个基点,三个月央票的发行利率上升了4个基点。流动性有收紧的态势。这一信号对机构的态度影响是很大的。
国内市场究竟有多少流动性需要回收,值得思考。是不是流动性已经过剩的不得了了?在现实生活中,老百姓的医疗、住房、教育急需大量的资金,如果把所谓的流动性朝这方面疏导疏导,则既可以消耗流动性,又提高人民的福利。而不是把流动性收回到银行里去,让银行付出更高的利息。
关于出口不振的问题。美元贬值的目的就是刺激美国自身的出口。相对美国而言,中国出口尽管大幅度下降了,但是仍然保留了相当规模的外需。中国出口下滑当然不是好事,但既然已经发生,就要应对。最重要的应对方式就是扩大内需。我认为,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是比金融手段更好的回收流动性的办法。既可稳定和刺激内需,又可适度回收多余的流动性。
另有一种说法是,创业板指数16日创新高表明其估值风险巨大。但理由却是:如果国际板推出,新的股票估值体系将冲击中国股票市场。我认为,国际板何时推出并未可知,奢谈国际板估值体系过早。并且,即使有了国际板,其估值体系也未必如人们议论的那样,很有可能国际板估值高于该类股票在发达市场的估值。
每当股市暴涨暴跌之时,各种分析总是如期而至。是非究竟如何,惟有事后才能水落石出。就此次而言,对于货币政策的传言和一些专家的建言是导火索。我主张政府采取措施予以肃清。
此外,对于“4万亿投资退出将导致中国经济熄火”、“地方融资平台坏账将爆发危机”等等极端性的说法,也是干扰投资者心态的片面之词,需要有所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