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强离去,斯柯达将回归原点?


付强离去,斯柯达将回归原点?

\ 周丽君

两款配置差不多的车,一款挂大众标,一款挂斯柯达标,你会选择谁?

2010111,卸任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营销事业部,执行副总监一职的付强,或许用不着再回答类似问题了,但它依旧会困扰继任者。

斯柯达原本的价值,是作为大众品牌的有效补充,弥补东欧等区域市场。大众前董事长哈恩认为:收购斯柯达,不仅成就了大众在欧洲的领袖定位,而且实现了占领新市场的目的。

进入21世纪,斯柯达更是被明确定位为大众的二线品牌。2004年,大众集团曾表示,大众系列品牌将发展目标锁定在高端市场,斯柯达则接过了打造金字塔底座的重任。

然而,自从3年前斯柯达开始在华运作以来,逐渐表现出脱离原本价值,开始与大众品牌并驾齐驱的趋势。斯柯达的晶锐、明锐、昊锐与大众同级别的POLO、速腾、迈腾的市场售价等旗鼓相当。并没有因二线品牌,而有丝毫的让利。

《汽车商业评论》曾得出这样的结论:斯柯达在华将不会延续它在欧洲比大众品牌低一个台阶的品牌位置。

“斯柯达在中国将按一个中高端的品牌来运作,这个品牌将不会低于大众品牌的定位。”当时的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营销事业部总监施瑞德,在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进一步透露了用意:“如果斯柯达在中国市场上能将品牌提升到与大众并驾齐驱的程度,那么,其必将影响到斯柯达在全球的品牌价值。”

这种透支斯柯达品牌的方式,不清楚是冒进,还是孤注一掷搞实验。

目前,斯柯达也算小有成绩,其在华实现了三年四倍的增长,今年的销量也有望冲击18万辆。但棘手问题也是愈演愈烈。斯柯达三款主力车型Octavia明锐、Fabia晶锐Superb昊锐,都已在华悉数登场。除了Yeti外,可引进车型微乎其微。再者,已引进车型,在各自的细分市场都已取得不错成绩,潜力越来越少。

如果孤注一掷真心搞实验,即便不向全球推广成功实验,仅在中国,相信斯柯达就能获得丰厚利润。笔者困惑的是,为什么在车市叱咤风云多年的付强,偏偏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