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是靠拆迁养活的吗?


    这本来不是个问题,邓小平说“知识也是生产力”,自然就肯定了知识分子的作用,知识分子能自己养活自己也就不在话下了。但是,江西万载县县委书记却不这样认为:“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
    11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在微博上说:“昨晚深夜赶到万载县,今天给七百多人讲课,号召大家不要去拆老百姓房子。刚才吃饭,县委书记言称,为了发展,就得拆。我怒言,现代社会就是以保障个人基本权利为基础,你们这些人最要做的就是确保个人权利。他说,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我一怒推椅而起,离席而去。他认为,我这样的讲座对县里太有负面影响了。他说,你这样一讲,下面的干部就不会去执行县委的决定了。他感到后悔(请我来)。我告诉他,我只讲我自己想说的话。”
    如果万载县政府网上的信息是及时更新的话,这位书记应该就是网页上有姓名有照片的陈晓平陈书记。俗话说“听话听音”,估计四十岁以下的人,已经听不出陈书记话里的“历史的回声”了。几十年前,有一种关于知识分子的“皮毛论”,即工农群众是皮,知识分子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知识分子须依附其他阶层才能存在,才有价值。后来干脆说“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元朝统治者把臣民划分为十个等级: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一向在中国传统社会最受尊敬的儒家知识分子,比娼妓低一级,稍胜乞丐。
    从万载县政府网上贴着的照片看,陈晓平陈书记的年龄也在四十上下,对“知识分子”的历史形象的演变过程应该是了解的。但是他为什么认同贬低知识分子价值的“皮毛论”,而丢弃“知识也是生产力”理论呢?他应该也是学过邓小平理论的,“知识也是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他很可能给自己手下的干部讲过邓小平理论课——一个县委书记,为什么连起码的“政治正确”也不讲了呢?
    于建嵘教授在微博里说陈晓平“他感到后悔(请我来)”;猜想一下,会不会在邀请于教授来万载讲课这件事情上,双方存在着误会或错位呢?至少是沟通不充分。看得出来,于建嵘教授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学者,“我只讲我自己想说的话。”但是陈晓平是否认同这一点呢?主政一方,他很可能已经习惯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一人说了算,请你来讲课,自然也不会违拗我的意思或意志,这在他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所以,当他听到于教授在讲台上散布“反拆迁论“时,很可能感到意外和吃惊,于教授当着自己的几百名部下的面,跟自己唱反调,所以课后设宴时就顾不得脸面了。如果事先沟通充分,于教授也就不会有万载之行了,也不会有这场风波。
    陈晓平担心于教授的“反拆迁论”会导致“下面的干部就不会去执行县委的决定”,其实是多虑了。谁会这么傻,会去听一个教授的话而跟自己的顶头上司对着干;哪怕他心里是赞同于教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