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推动世界前行的力量


商人的思维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有利,赚钱,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商人才会挖空心思的去思考如何更有效率更有创意的去创造。

近几日,在做国爱堂中医养生定制工坊项目的时候,无意看了戈尔的一次演讲,感触很深,与大家分享,商人的力量。

150年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钻通了世界第一口油井。就在同一年,英国科学家约翰·提恩达尔(John Tyndall)首次证明二氧化碳具有吸收红外辐射的功能,并以此解释了地球大气层为什么能够保持如此高的温度。”戈尔开篇就引用了两个发生在同一年的历史典故,这两件事看似巧合,其实具有很深的含义,它们恰当地说明了商业力量究竟是如何影响地球的。

故事要从鲸油说起。虽然人类在几万年前就学会了钻木取火,但柴火只能用来做饭,用它照明的话既不够亮又不经济,所以古代人发明了用动物脂肪做成的油灯来照明。最好的灯油来自鲸,尤其是用抹香鲸吻部的脂肪做成的油灯既无味又明亮,在19世纪初期的欧洲每升这种鲸油能卖到相当于现在10美元的价钱。正是由于对照明的需要,使得捕鲸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业。到了19世纪中期,每年都有超过1.5万头鲸被捕杀。如果不是一个叫亚伯拉罕·盖斯纳(Abraham Gesner)的加拿大人于1851年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技术,鲸肯定早就灭绝了。

盖斯纳发明煤油的原动力并不是为了拯救鲸,而是因为鲸油实在太过昂贵,而且不易储存。相比之下,煤油既便宜又耐用,迅速占领了照明市场。但是,从煤中提取煤油仍然太麻烦了,一个名叫乔治·比赛尔(George Bissell)的纽约律师想到了传说中的石油。他早就听说宾夕法尼亚州的某些岩石的缝隙里会冒出一种可燃的黑色黏稠液体(石油这个名称就是这么来的),印第安人以前一直拿它当药用。为了证明从石油中可以提炼出煤油,比赛尔花大钱雇佣了一名耶鲁大学的化学家替他做分析,得出了肯定的结论。之后,他联合了几个纽约商人,组建了一家上市公司,准备在宾夕法尼亚州开采石油。一个名叫埃德温·德雷克(Edwin Drake)的前火车调度员被公司派往宾夕法尼亚州的提图斯维尔镇(Titusville)尝试钻井,但他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钻井工人,试了几个月仍然没有找到石油。眼看从股市里筹集到的经费就要花光了,公司便给德雷克写了封信,把他解雇了。这封信于1859年8月27日寄到了宾夕法尼亚州,但就在8月25日,德雷克终于成功地挖到了地下15米深处,石油汩汩涌出!

此后发生的一切证明比赛尔的眼光是何等高明。石油这种廉价的新能源迅速取代了煤,成为煤油的主要来源。再后来,一个名叫洛克菲勒的商人又学会了如何把石油中的各种成分分开,分别制成蜡烛、凡士林、有机溶剂和干洗剂(石脑油)。这种变废为宝的思想肯定不是来自保护环境的需要,而是为了多赚钱。因为一个名叫爱迪生的人发明了电灯,很快就把煤油淘汰了。

有趣的是,我们熟悉的汽油原本是石油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当时的人们不知道如何利用这种易燃液体,只能把它倒入河流中。直到福特把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引擎大规模用于汽车生产,这才终于变废为宝。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对汽油的需求量持续增加。有人发明了石油冶炼新法,使得汽油的产量从原来的只占原油的15%~18%上升到45%,一个崭新的石油化工工业终于诞生了。

自从150年前第一口油井投产开始,石油化工工业每一次科技进步的动力都来自商业需要,虽然其结果大都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煤的情况也是如此。英国人原本习惯于使用木头作为能源,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需要,英国的森林越来越少,这才被迫开始用煤。烧煤会产生有毒的煤烟,伦敦因此获得了“雾都”的名号。但如果不是因为煤,英国大概不会剩下一棵树了,工业化是否还能如期实现也是很值得怀疑的。

当然,150年前的人们谁也不会想到,科学家提恩达尔的发现最终宣判了煤和石油的死刑。

煤和石油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决不能小看商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