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的看空派——坐而论道的门外汉


    今天,中国人民大学关于宏观经济走势的报告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大胆地预测明年房价要下跌20%,且言之凿凿地说,明年3-4月是拐点。本人感到好笑,笑掉牙了。原来在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的魏杰教授早在六(七)年前就发出了“房地产市场的冬天”的哀鸣,可是,房价一个劲地往上涨,需求下不来,让老先生很没面子。看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后来有人,总想在看空房地产市场的学术方面争回着面子。可惜的是,当我们把中国社会科学院易宪容、曹建海等等学院派的“学者”放在一起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律是“高堂之上,坐而论道”的门外汉,对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规律根本摸不着门,想接着东家的名声,通过唱空房地产市场,也来吃房地产这碗饭。

   与易宪容等专家一样,人民大学的报告也拿“开发商的资金链”说事,说央行收紧流动性,中央政府连续出台政策打压房地产市场,开发商快撑不住劲了,时间就在明年的3-4月份,开发商为了还银行贷款,必然会降价卖房,一旦降气价来,就会一泻千里,平均下降20%。

   就这么个推理水平,足以和牛刀的逻辑相似了,连初中生的水平也不如。如果这等推理,估计在中国有一半的人都会,何必你堂堂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机构堆积大量的数字,做足游戏,得出这等不伦不类的结论呢?你们研究团队中博士一大堆、硕士一大把、博导也数不清,可有没有开发商的老总,有没有房地产中介咨询机构的老总、有没有一线的置业顾问、有没有普通的购房者呢?你们找了几个开发商座谈,看看他们的思路,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我看过的报告不多、也不少,总感觉来自科研院所的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乏善可陈。得出的结论和提出的解决措施不超过任志强一人(当然有帮手)。实际上,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因素实在太多,房地产市场极为复杂,不是简单分析开发商的资金链就能解决问题的。请那些高堂之上、坐而论道的科研院所的“学者们”多“做”学问,别“搞”学问,你们把学问搞来搞去,就不成什么东西了。关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请优先回答如下问题:

   第一,我国的资源禀赋总量和人均资源拥有量是否足以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报道说,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多花费420亿美元,相当于一个三峡大坝的建造费用。为什么会有这么个结果?庞大的经济总量和高速发展,是不得不付出的成本。成本上涨了,价格能下跌吗?建筑用螺纹钢短短的2个月上涨了1200元/吨,对房地产市场意味着什么?老百姓都能看得出来,我国的自然资源价格将不断上涨,洋人也跟着打劫,房价能下跌吗?君不见,在风声鹤唳的当下,南京等地频现“日光盘”,因为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第二,别把开发商想象的那么无能。通过资金链分析,认为开发商会因资金紧张而降价。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无知。在流动性充足的当下,开发商凭借2009-2010年的威力,是足以应付未来半年的风云变幻的。即使他们不能应对,银行岂肯袖手旁观?社会上的流动资金岂肯置身度外?

  第三,别低估老百姓的购买力和购房意愿。对开发商的资金链分析完全是静态的——在开发商和购房人静止的状态下的主观臆断。当房价下降5%时,需求就会暴增,那些望眼欲穿的百姓就会欣喜若狂地入市购房,他们能等到降价10%吗?万科在武汉的5个项目降价了,社会都以为万科要领先降价了,实际上它是在清盘,将不好销售的户型拿出来卖,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们去售楼处问过没有呢?这么点降价,立即被消化掉,意味着什么?老百姓未必看空房地产市场,他们反而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低价购房的宝贵机会。实际上,我已经建议周围的朋友抓住这个机会,买到相对便宜的房屋。

  总之,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判断首先要分析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人口、资源、城市化、土地有效供应)。抛开基本面的任何分析都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让我们把那些高堂之上,坐而问道者拉下来,落到中华大地,让他们沾满工地上的泥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