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纠结ing
文/管益忻
近两天,媒体曝出通州房价直降7千的消息,但当知道其原始定价是31000元的时候,想必多数刚需们会又一次产生被忽悠了的感觉——纵然是房子的品质再好,将售价定在31000元的通州某楼盘,其直降7千元的降价行为,充其量是一价格的合理回调——也该算是开发商想清楚了,变得明智点了!如果这也可以算得上降价的话,那么地处西三环与西二环之间由中海地产开发的中海紫金苑,其二手房的售价也不过3万多元,同样,地处海淀学区房范围内的世纪城,其二手房也不过3万5千元左右。再怎么说,通州的楼盘要将售价定在3万元以上,显然就有点“自高自大”了!
当然,诸如“直降7千元”的说法,或许只是媒体吸引眼球的噱头,或许就连新闻报道者的内心也并不真正认同其“降价”的实质性吧!降价也好,回调也罢,不管怎么说,这于今日之中国,售价下调总应该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现象。然而,时至今日,尽管二次调控已经过了2个多月的时间,房价的下调依然只是少数现象,尽管交易量在大范围内出现了大面积下降,但多数的开发商在售价方面依然力挺不放——少有真正降价销售的。
说起房价,不论是开发商还是政府抑或是买房人,都处在一个纠结状态之中,这正如网络流行语所描述的“ing”时态——现在进行时,纠结ing,也即纠结进行时。从政府层面来说,踏进2010年的门槛儿,数次调控政策的加码都没有使得房价形成一个明显的下行通道。个中缘由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气氛日渐浓郁的通胀行情几乎将人们的储蓄意愿拉至冰点。而在经历过股票市场的数轮“过山车”式的涨跌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房子是唯一能够实现保值增值的投资品种。无奈,全国范围内的限购限贷政策,使得手中仅有数额甚少存款的“穷人”,只能犹如一群蚂蚁,被动地忍受着热锅台上那日渐上升的温度的炙烤和煎熬——买房吧,付不起首付;买股票吧,怕养命钱血本无归;储蓄吧,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辛苦钱犹如一根冰棍,在烈日的曝晒下日渐变小。
当然,就是那些已经赚惯了暴利的开发商们,日子也不见得就过得那么安省。自
中国楼市,于纠结之中,大家极尽关注的往往只是房价、限购、限贷、加息等热点词汇,但在笔者看来,房子本身的质量同样重要。君不见,在大家热议房价涨跌之际,中国地产一哥王石依然将大众的目光引向了绿色三星、精装修、流水作业等全新运作中。或许,我们今天在关注房价的同时,也到了真正在意房子的环保节能性能及其相关指标的时候了。毕竟,十年甚至五年之后,或许你已经无法因为拥有多大的房子而自豪,而是要因为自己的居住方式是否低碳而付出相应代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