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牛刀新书《穷人通胀,富人通缩——讲讲百姓看不懂的经济问题》的简介,觉得其中充斥着胡思乱想和胡说八道,于是想买一本看看到底胡说了什么,大概是因为刚刚出版,网上书店还买不到,看到当当网上有些片断,先读一下看看情况,对其他的几段分析一下。至于对全书的批判,可能要等一段时间了。虽然这些观点在他的博客中都能够看到,但系统批判一本书还是要遵守学术的基本要求;虽然看到他的观点有些令人作呕,但想到他还要恶心更多人,还是戴着防毒面具看看吧。
片断中说,“几年来,中国在美国的外汇储备已经高达2.4万亿美元,按照2005年后的综合汇率约为1∶7左右,折合人民币为16.8万亿元。也就是说,在中美贸易中,美国从中国拿走了2.4万亿美元的货品还没有付钱,而这些货品已经被美国民众消费完了,而且价格异常低廉。试想,我把你的商品消费完了还不给钱,现在一看币值不对,我还要你向我付利息,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但是,这在中美两国间成为一种客观的实在。”
我们的外汇储备虽然投资不得法,屡有损失,但决不是牛刀想象的那样,把一堆绿色钞票(美元)藏在地下金库里,其中相当一部分以美国国债、金融产品等持有,我们向美国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换来美元后将其投资于美国的金融资产,以期获得未来的收益。这与一个人用产品换来人民币,然后购买其他金融产品没有区别,说到底还是为了将来能够得到更多的满足自己消费需要的产品和劳务(至于这一投资能否成功是另一码事)。至于牛刀的“我把你的商品消费完了还不给钱,现在一看币值不对,我还要你向我付利息,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就更不知所云了,权且按牛刀后面的思路来想,他是认为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吧?当人民币升值时,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用较少的人民币就可以换得更多的美元,是我国向美国付利息吗?
牛刀又说,“如果汇率按照美国政府的要求,升值20%~50%,我们取其中间值,实际汇率升值到1∶5,那么,这笔钱中国只能收回12万亿,4.8万亿就不见了。那么,中国央行就多加印了4.8万亿人民币用以对冲汇率的损失,这4.8万亿将全部传导到商品价格上。考虑到中国的外汇储备占货币总量的1/3不到,我们就按1/3来算,升值10%,我们的CPI就要涨3%;升值30%,我们的CPI就要涨9%。”
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计价的名义值不会因为人民币升值或贬值而减少,这2.4万亿美元(目前大约是2.6万亿美元)是以美元资产体现出来的,代表了我们对美国的债权,即可以用2.6万亿美元的储备从美国得到我们需要的各种产品和劳务。人民币并不在美国流通,并不是牛刀理解的那样,人民币升值后我们用12万亿人民币去换回2.4万亿美元,也不会出现4.8万亿人民币不见了的情形。如果一个人原来每天劳动1小时只能换回1个面包,现在能够挽回2个,这个人损失了吗?同样,如果人民币升值到1:5,那么,今后我们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回较多的进口产品供我们消费,我们损失了吗?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中国央行就多加印了4.8万亿人民币用以对冲汇率的损失,这4.8万亿将全部传导到商品价格上”,在我国的外汇管制的制度中,企业出口获得外汇必须出售给银行,企业得到人民币,我国出现的外汇占款造成的人民币增发就是这个道理。当人民币升值时央行不会再去对冲什么汇率损失。外汇占款确实会造成人民币超量发行进而导致物价上涨,但决不是牛刀想象的这种方式。
我们再看一段,牛刀又说,“我们多次呼吁,政府要拉动内需,而不是提高生活成本。因为提高生活成本必定压抑消费需求,而消费需求一旦被压抑,在外贸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时,中国社会就没有回旋余地。在人民币升值和惩罚性关税的双重挤压下,所有产品均出现大量过剩,而即使大量过剩,也没有谁会去降价,因为,最后会把这些已经拉高价格的商品抵押给银行,其中最突出的商品就是住宅。”看完这段觉得十分佩服牛刀,他竟然可以在一句话中出现许多矛盾,可以把混乱的逻辑纳入到似乎有理的框架之中。他说“政府要拉动内需,而不是提高生活成本”,天呐,当政府拉动国内需求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会带来物价上涨,道理很简单,在产品和劳务的总量给定的情况下,需求水平提高,价格不得不上涨,这样必然会提高生活成本。牛刀的前半句直接否定了后半句,我真怀疑他是否真的研究过经济学。确实在人民币升值和国外对我国的出口产品施加惩罚性关税的情况下,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但是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会面临灭顶之灾,我们只看到出口企业遭受的痛苦,但忘记了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花费更小的代价获得进口产品,消费者的福利增加了。最终情况要看对这两个方面的综合影响,而不能仅仅考虑出口行业。
因为只看到牛刀书中的一部分内容,无法对其进行全面评价,虽然不愿意购买他的书,但是为了不让他损害更多的人,一定要买一本全面进行评判,也许写一本《讲讲百姓看得懂而专家胡说的经济问题》书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