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4日收市后的18点01分,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官方网站上,挂出了胡晓炼副行长有关年内货币政策的讲话,标题为《加强流动性管理 调控信贷投放 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该文的核心观点是年内货币政策的重点是引导货币条件回归正常化。
在这篇文章中,胡晓炼指出目前中国货币政策面临着三大问题:流动性管理面临挑战、全年信贷目标面临挑战以及通胀压力上升。
对于年内的工作,胡晓炼副行长提出了五项要求:1.加大流动性管理;2.要按照宏观调控要求合理投放贷款;3.要着力改善和优化信贷结构;4.要加快研究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5.要注重加强政策沟通和解释工作,统一认识,加强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力度。
笔者认为,同每个投资者最为相关的是前两项,也就是流动性管理和对贷款的管理。
胡晓炼着重解释了此前迷惑市场的“货币条件回归常态”这一问题。她指出,加强流动性管理是当前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货币条件回归常态的主要表现。她还指出,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继续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采取数量型工具和价格性工具以及宏观审慎管理的方式,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从此前央行的政策来看,目前数量型工具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9天内,央行已经上调了两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一步可能会偏重于公开市场操作或者差别准备金率。
至于市场最为关心的加息与否,笔者认为这将视最后2个月的信贷增量,特别是11月份信贷增量所决定。因为目前信贷扩张势头增强的原因主要是,贷款需求激增所致,这与中国目前利率偏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信贷速度加快主要来自于需求方。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加大信贷成本,才能保证全年信贷目标得以实现。
据此前媒体透露的信息,11月份的信贷增量将在6000亿元左右。因此,如果央行考虑在年内加息,那么这个周末将是最好的时间窗口,可以有效地抑制12月份的信贷增幅,同时也可以为抑制通胀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
当然,央行也可以选择加大货币回笼力度以及实行差别准备金力度的方法予以实现。
但从股市发展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加息更应该能够接受。因为中国股市面临的是,流动性预期的困惑,如果单纯运用数量型的工具,对股市的资金肯定会造成影响,而加息则不然。甚至可以会增加市场的流动性预期。这也符合今天《人民日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的观点--控制通胀不应损害股市发展的立意。
当然不论央行在何时出手何种措施,笔者都衷心希望,各级央行都应该坚决观察胡晓炼副行长的要求,注重加强政策沟通和解释工作。不要使得外界对央行措施的理解产生歧义。股市的正常发展对中国人真的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