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60年,中国经历了一个从世界人口大国到世界人才大国跨越式的历史发展过程。1949年的中国是“一穷二白”、“一贫如洗”、“文盲充斥”的传统农业农村社会,是世界上贫困人口和文盲人口最多的国家。1950年全球每日支出不足1美元的极端贫困人口(extreme poverty)为13.8亿人,其中中国占了40%以上,几乎5.5亿人口都是极端贫困人口。1949年全国80%的人口是文盲半文盲,各级各类在校生人数占总人口的4.76%;大学文化程度人口仅为18.5万人,只占总人口的0.034%,当时国内仅有30多个研究机构,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不足500人,这是中国仅有的现代生产要素抑或人力资本;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为1年左右;人类发展指标为0.225,属于世界极低人类发展水平国家。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正式发动工业化和现代化时,尽管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当时最稀缺的资本是人力资本,最稀缺的资源是人才资源。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正是在这样的历史低起点下起步的。
中国6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人口不断实现现代化,即全国所有人口的现代化要素——人力资本(受教育年限、技能经验、专业化程度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并形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变化。到2009年,全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9年,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足7年),相当于1949年的9倍;人类发展指标为0.772(2007年数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为0.753),属于世界上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全国大专及以上人口达到9830万人,相当于1949年的531倍;全国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2979万人(美国为1700万人),相当于1949年的255倍;全国科技人力资源4200万人(2007年数据),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约为1800万人(美国为1700万人);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折合全时人员为161.4万人年(美国为140万人年);全国各类人才资源总量1.14亿人(相当于世界第十二人口大国)。上述人才总量指标均已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实现了从文盲充斥、愚昧落后的人口大国向名副其实的世界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大国的跨越式转变。
人才规划谈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