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民间资本,关键是深化改革


  【新闻聚焦】说起曾经盛行一时的“炒房炒煤炒绿豆”等N种炒法,恐怕连巷子里的大伯大妈都能来上一段“游资论”、“热钱论”之类的分析。但是这背后还隐藏着什么?

  在昨天举行的第三届西湖金融峰会上,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打了个比方:民间资本和投资项目之间就像“剩男剩女”,他们缺乏一个搭桥引线的媒人——金融市场。

  【新闻点评】房产新政策的严厉调控,大幅度压缩了炒房行为的可操作空间,曾风靡多年的炒房团至今有些收敛了,但出于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天性,这部分游资不可能躺在家里“睡大觉”,或是存在银行吃利息,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却远远没有消失。时下,无所不至的资本炒作又无情地砸向民生用品。今年的“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和“糖高宗”,就是人们的精确描述。

  有两个数据可以说明民间资本的规模:截止2009年底,居民储蓄的存款余额达到了26万亿元,和2009年的GDP达到1∶1的程度;以民间资本最为活跃的温州地区为例,据保守估计,当地现在有8000亿元活跃的民间资本。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36条意见(俗称“新36条”),最大突破是首次明确允许非公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也就是引导民间资本不要紧盯着楼市、黄金或者农副产品,可以进入垄断行业和实体领域,这对于规范疏导民间资本是件好事。

  从旧36条到新36条,尽管在时间和内容上有了很大差别,但并没有促进民间资本有效利用。当它们缺少合法且合理的投资路径之时,只能在这些市场兴风作浪。对民间资本进行“招安”,
建立一个合理的机制来调动资金,以形成资金的合力,引导它们走向利国利民的产业,引导民营资本参与设立小额贷款机构等金融组织,从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不但会减少楼市、黄金或者农副产品的泡沫,还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改革创新将是推动我国经济走出此轮调整周期的重要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曾说。我国将继续推进资源价格、财税体制和垄断行业方面的改革,继续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等领域。我们相信,如果在市场资源、行业准入等方面给予同等地位,让民间资本有稳定的政策预期,敏锐的民间资本自然会很快嗅到新的增长点的味道并乐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