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更重要的是指出了“动力共存”的自然现象,这个理念将为人类科学提供新的自然与科学观,为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提供最为自然本质的历史发现事件。 本文作为每年一论文被全文收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地球自转的动力原理
Dynamic principle of rotation of the earth
江一泉
Jiang Yiquan
(中国福建泉州蓝天心理咨询中心 362000)
( Lantian Psycholgical Consultation Quanzhou, Fujian, China, 362000)
[摘要]:发现了力和运动的共存方式。据此,统一了电磁力、强力、引力,并解释了湍流和地球自转的动力原理。
指出“力来源于运动”是本文的核心概念。它与经典动力学“力改变运动”的概念合并,将获得宇宙运行自洽的科学原理,而无需“第一推动力”的假设。
Abstract: Find a way of force and motion coexist. Accordingly, the unifica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orce, powerful force, gravity, and explains the turbulence and Earth's rotation principle.
Pointed out that " force comes from the movement" is a key concept. It with classic dynamics “force change the movement”of concept , will merge the self-consistent universe scientific principle, without the hypothesis of “The First Driver ”。
[关键词] 外在动力 内在动力 动力共存
Keywords: External dynamics, Internal dynamic, Dynamic coexistence
[中图分类号] N [文献标识码] A
China Book Classification No.: N Literature Identification Code: A
引言
三百多年前,莱布尼茨曾诘问牛顿关于力的来源问题
为此,本文以自然现象为根据,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几种自然共存,把这些动力关系称之为“内在动力”,并对“运动产生力”的概念,给出了动力量化关系和方程
对应地,把经典的动力关系,称为“外在动力”关系,其哲学概念是“力改变运动”。外在动力关系的概念和量化,是由牛顿建立的动力关系和方程
上述内、外在的动力关系是构成宇宙运行最基本的自然定律。下面给出力与运动共存性几个事实的要点分析。
1. 运动和力的三个共存性
这一小节要指出运动和力的共存关系,并明确“力的来源”这一哲学概念。
除经典动力学的动力关系之外,在此,我将揭示运动和力的另外一些自然内在的相关性,并给出一些重要的结论,以补充人们对力和运动的认识。
先给出如下运动和力的现象,以归纳运动和力的内在自然属性。
a)电子的流动同时产生了电场力,并有确定的方向定则。
b)磁原子的极同向运动同时产生了磁力,并确定了N/S方向。
c)地球与宇宙整体的相对运动同时存在引力,方向指向地心。
d)原子核高速自转同时存在强力,方向指向核心。
上述都是运动和力的成对同时存在、不同能级存在、不同方向存在、不同空间存在的自然现象和事实。由此事实,我提出“力来源于运动”的概念,并对物理学存在的各种力,在自然原理上给予统一:力与运动的共存是自然界一个重要的规律,并以下述三个特性共存。
1.1 运动和力的不同能级共存性
由于人类对运动、特别是对力的感知觉有限
1.2 运动和力的向心共存性
把运动等效为理想动态质点,力与运动同步,方向恒指向运动质点。这种运动和力所构成的方向属性,形成了向心力、引力、核力、电磁力的方向定则。
1.3 运动和力的空间分布
在遵循1.1的动力能级关系下,运动和力存在正比关系。
在遵循1.2的方向性,以运动质心为原点、按其建立的球坐标空间,空间点的力,随着与原点距离的增加,以自然对数函数衰减而收敛分布
1.4 动力的平面示意图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归纳出“运动产生力”,是对概念“力的来源”的辅助说明。而“力和运动的上述共存方式”才是运动和力在自然界存在的本质,它明确指出了运动和力在空间、方向、能级、时间的共存及分布关系。
宇宙的运行方式,按上述内外动力规则,以各种级别的动力量化关系纠缠、相互作用在一起。由不同量级的动力空间构成具有整体相关的动态集合组成了宇宙。
人类对动力空间感受的有限性,构成了对宇宙是无限的认定。
为了对内外动力有更明晰的概念,下面对上述内在的动力关系和经典外在的动力关系进行对应的比较。
2. 运动和力的内外相关性比较
上述把动力关系分为外在和内在的关系,这一节我简要的把这两种动力关系以对偶的方式比较一下,以期对空间的内外动力关系有更清晰的视角。
外在动力相互性有下述的特点、概念及经典的倾向:
在力的作用下,运动方向和力是一致或平行的,力和运动量级是一致的,力和运动空间共点(有接触),并瞬时相关,即有“力改变运动”的概念,有把运动视为整体,力是作用点的观测倾向。
参照上述各项的对偶,内在运动和力有下述的特点、现象及倾向:
力的方向指向运动点的,运动和力能级不一致,运动和力在空间不共点,运动和力同时相随,有“运动产生了力”的概念。可把运动和力视为一体的存在,并认为力是包含该运动点的球体。即,运动是点,力是向心的球体分布。
人类能看到的运动是物体宏观的运动。而在微观上,物体是直观看不到的运动组织体。鉴于人类对动力感知的有限,我们对动力的认识更多的是以视界内物体运动为表象,也即外在的动力关系。
下一节我将以上述的内、外动力观念,谈谈地球的引力和自转问题。
3. 地球的引力和自转的分析
这节指出引力是存在于运动空间中的事实,给出力是动态“存在”的概念。
有了力的存在机理,我们对地球的引力和自转的现象就可以在自然原理的层次给出解释。人类没有办法直接看到力的存在和运动改变的全部,只能由下述二点来部分确定:
a)外在动力:通过运动改变来确定它的存在。
b)内在动力:由运动本身来推出力的存在。
地球引力:地球是一个运动体,因此,地球引力是由地球本身运动所产生的。根据运动和力在不同空间、不同量级、向心方向、同时存在的自然现象,以地球为“点”的运动,包围其“点”的空间,将同时存在大球体、小量级、指向地心的引力,引力是离(地)心向外收敛的,与地球同步的动态球体。
这,就是地球引力的客观存在。地球引力不是因为“苹果”的出现而存在,而是客观的与运动的地球同时存在,这存在的力与“苹果”相互作用,产生“力改变运动”的外在动力关系,经典称为万有引力。
地球自转:同样,依内、外动力关系,宇宙所有星系运动所产生的合力,除了使地球高速运动外,也在地球空间合成扭力,使地球自转并构成动力平衡,因此,地球自转是宇宙整体运动所产生的结果。
认识了动力的内、外在关系,不仅解释了地球引力和自转现象,也能解释湍流现象的原理,下述之。
4. 湍流完整的动力关系
湍流是流体力学未解的物理现象,也即气体、液体的动力现象。
根据第一节运动和力在不同空间的向心性、共存性、能级性,也根据经典动力学原理。即根据内、外在的动力关系,再结合气体和液体的动态特点,湍流现象就有了完整的动力理论依据。
复杂的流体力学现象在上述自然原理的解释下就显得简单明了,至于内在动力空间量化的方程演绎参见
结语
运动和力在不同空间同时共存、以不同能级共存、以向心性共存,是对自然现象发现的归纳。这种归纳作为自然的定律,将对量子力学、物质结构、地球自转给予原理上的支持,并由此对经典动力学与相对论、量子力学提供原理上的整合途径。
限于篇幅的有限,仅此提示并结束本文。
[部分参考文献]
[1]江一泉、2009、《数学与物理的统一之哲学原理》、(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2]数学手册编写组编著、1979、《数学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张三慧、2003、《大学基础物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第41-61页
[4]牛顿著、王克迪译、2007、《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爱因斯坦著、杨润殷译、2006、《侠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笛卡尔著、袁向东译、2008、《笛卡尔几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7]郭念峰、2005、《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