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1B、和谐号,自主车型?


-11B、和谐号,自主车型?

\ 周丽君

在当下,说合资车企将灰飞烟灭,国际巨头将被赶出中国车市,绝对是危言耸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浮想联翩,灵感来源于近日阅读的几篇文章:《反向开发助中国战机一飞冲天》、《中国高铁发展路径遭抨击》。

前文记叙了,中国政府1996年向俄罗斯支付25亿美元,获得在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再组装200架苏-27的授权许可,该飞机被称为歼-11。但在组装完105架飞机后,2004年中国突然取消了该合同,宣称这些飞机已不能满足其需求。三年后,俄罗斯的担心被证实了,中国推出了自己的喷气战斗机──-11B。其与苏-27几乎一模一样,但中国说90%是自主研发的。如今,中国开始出口很多自己研制的武器,以低于俄罗斯的价格卖给发展中国家。

后文的核心内容与前文“合作到竞争”的描述高度雷同:

2004年,中国政府签署协议从阿尔斯通和川崎重工购买列车,后来西门子和庞巴迪后来也签署了类似的协议。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开始生产行驶速度更高的列车。外方当时预计很多年内,或许是数十年之内,中国公司都不会构成竞争威胁。但仅有短短几年,曾为川崎重工业、西门子、阿尔斯通公司和庞巴迪等企业初级伙伴的中国铁路公司,正与世界巨头在超高速铁路系统这个全球新兴市场上一拼高下。而且无论是在美国、沙特阿拉伯、巴西,还是在中国国内,中国铁路企业在多数情况下其列车销售速度都要快于外国竞争对手。

合作到竞争的游戏规律,会不会由-11 B、和谐号,蔓延至自主轿车?

合资车企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兴盛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一二十载风雨里,类似歼-11 B、和谐号的诞生历程,上汽、一汽、长安、东风等大型国有车企在合作中,也掌握了部分造车技术。目前上述车企的自主品牌,都已纷纷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诸如大发等小型国际车企,已开始被逐出中国车市;在东风日产、北京现代、广汽本田等大型合资车企,以中方为主导的自主品牌建设,也纷纷被提上议事日程。最近又有消息透露,说一汽大众南下受阻,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自主品牌发展规划,而未获批;另外,上海通用等超级合资车企,也不得不放低身段,与上海汽车开展更紧密的技术合作。

或许用不着几年,外资品牌在我国车市一统天下的格局将被打破。但这离自主品牌走出去还有漫长的路程。目前,无论是中国战机,还是高速列车的出口,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游戏规律的考验,知识产权纠纷不断。对自主车型而言,更应当防患未然,在提升技术的同时,更应当注重技术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