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的经济态势非常诡异,国内外很多学者纷纷就中国的经济形势发表自己的看法,好不热闹。美国QE2(量化宽松第二轮)政策甫一出台,便招致全球骂声一片,骂归骂,美联储依然雄风四起,置众人不满于不顾,继续量化宽松,宽松得让很多其他国家的央行行长坐立不安。巴西央行行长梅雷莱斯(Henrique Meirelles)在韩国首尔G20峰会召开之前,不仅把矛头指向了中国的汇率政策,也表达了对美国QE2政策的不满,而且警告美国货币当局可能会引起新一轮全球“贬值性货币竞争”。印度央行行长苏巴拉奥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汇率政策的看法,他认为人民币币值重估将有利于加快中印两国的贸易进程,实现双赢。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表示,中国政府为自身利益着想,应避免在汇率政策上摊牌,中国过去的经验证明人民币汇率是可以调整的。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美国QE2政策虽然招致全球不满,但很多国家却把QE2政策出台的矛头指向了中国的汇率政策。面对众多国家的质疑以及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首尔G20峰会之前发表了著名的“池子理论”,其大意如下:中国央行将通过总量调控对冲热钱,把短期投机性资金放进一个“池子”,等撤退时将其从“池”里放出,从而避免冲击实体经济。周小川的“池子理论”经媒体传播,广为人知。特别让中国货币当局为难的是,中国央行不仅要面对美国QE2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还要治理当前的高通胀。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网友戏称,要对付中国的通胀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是派出“小川池子”还是“坚壁清野”呢?“小川池子”与“坚壁清野”都代表货币政策,前者说的就是周小川的“池子理论”,后者具体情况不详,但据“坚壁清野”这个成语的意思应该是指防御性的货币政策。今天我写的文章的背景就是这样来的,“小川池子”看上去像一个日本人的名字,因此,我取了“鬼子”进村:从“小川池子”说起,望读者自察。
交代完文章的背景之后,我来谈谈个人对周小川的“池子理论”的一些看法。周小川的“池子理论”有很多可疑之处,最让人生疑的地方是,这个“池子”是什么?针对这个疑问,中国央行副行长马德伦在上海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央行行长周小川说的“池子”是“货币政策组合”,包括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外汇结售汇的管理、公开市场操作等调控工具。“池子”是什么的疑问解决之后,又来了一个新的疑问,这个“池子”最多能容纳多少货币呢?当然,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我们暂且不管这个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那些暂时留在“池子”里的货币放出去之后,它们将会继续流向哪里?货币的流向才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曾经把货币比作蜜,具有一定的黏性,不像水那样可以自由流动,货币虽然具有一定黏性,但是一旦经过过度的稀释(即更多的货币不断地加进来)也就像水一样可以自由地流动了。事实上,根据我们的经验观察,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某些行业的价格上涨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因为货币的黏性使然,一旦整个社会的各个行业的价格全面上涨就意味着货币的黏性被不断涌现出来的货币稀释了,就像水一样可以到处流动,最后引发通货膨胀。“池子理论”就面临这样的难题,蓄在“池子”里的货币一旦放开出闸,就像一道汹涌澎湃的洪水似的,就会不断稀释货币黏性,势必冲击正常的货币运行。正因为稀释的货币像洪水一样,具有很大的破坏力,所以我们不得不问,拦在“池子”里的货币开闸之后怎么办?中国央行可以很轻松地通过一系列货币工具拦截从全球四面八方涌来的投机性资金,放在一个“池子”里面,避免正常经济运行的货币被过度稀释,保护实体经济的健康运行,但是能拦多久呢?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如果我们有心留意下中国古代的历史,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治水史。在中国古代,水患不断,特别是来自两河流域(黄河与长江)的洪涝灾害,其破坏程度与时间持久性都是史无前例的。因此,中国朝野上下都摸索出了一套富有成效的治水法则,最重要的治水法则是“疏”而不是“堵”。水越堵,后果越严重,只有疏通水道,方可确保无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周小川的“池子理论”与治水有相通之处,货币宜疏不宜堵。堵只是一时,疏可以一世,奥秘就在这样。
如果中国央行一味地把货币拦截在一个“池子”里面,毫无疑问,其防护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因为那些被拦截的货币会想方设法冲出去,流到它们所希望的地方去。如果中国央行把拦截住的货币暂留一段时间,再把它们放出去,到时它们又会卷土重来。很明显,这种方法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要想斩断源头,就必须全方位地设计一套新的金融体系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逐步地金融自由化,改变目前金融抑制的状况。说到底,这些货币在中国国内到处乱窜,其实是金融抑制的结果,因为金融抑制,没有更多的地方可去,就只能在很窄的地方打转。地方窄,进进出出的货币却很多,不出问题才怪呢?行文至此,我们发现周小川的“池子理论”听上去挺不错的,实际上是引入了很多手持货币的“鬼子”进村了。“鬼子”进村就意味着一场新的战争开始了,但其后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从“小川池子”说起
评论
编辑推荐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