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阿晶关于道德经的“愚民”解读
因为阿晶曾经对我解读道德经有过评价,作为礼尚往来,我也在此给出一个探讨,当然,也因为我关注老子道德经中的“愚民”而生成的。
“愚民”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点,而且很难统一。其实,如何解读这两个字是很重要的。最不好的是把他理解为“愚弄”、“不让民生智慧”,这样的理解应该有悖于老子爱民、爱人的胸怀。
这两个字应该从对社会群体结构的分析来理解,按人类社会层次客观存在的分类来解读。最根本的是对人类最根本的本质在于生存来解读。因为,当时的历史对于生存的要求仍然是高于一切的,即使在未来也是如此。
民指大部分的人,只要求好好生存、繁衍,这是是绝大部分的,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最为自然的人群。那么,假若领导人做的很好了,他们没有必要去参与政,生存是人类的根本,为了人类进步而管理人类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所以,他提倡的民生就这是一种“愚民”,不去当管理,而只当民。关于这一点,也可以从孔子与曾点的对话(第26章)有同工异曲的意义和思想。即使是入世的孔子老先生不是也把领着5、6个人、带着6、7个小孩在水边沐浴、任风吹拂、一路歌声的“愚”看得比所有的志向更高吗???
很多国家的人民并不太关系政治,而是好好地生存,这或许就是“民愚”,但这“愚”才是人类生命的本质。目前的社会众见把“不愚”作为一种光荣其实是违背人性的本质。其实,这和老子的无为是统一的,因为统治仍然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活,哪有所有的民都来统治?那不就乱套了,所以,“愚民”是基于用“无为”对社会分工的表述。是对单纯生活追求的向往。这是我的愚见。
我也很向往自己的愚。能被愚,实在是一种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