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2)■本报记者 江宜航
■实 习 生 王振北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六项主要任务中,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被列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
调结构是重中之重
“经济结构调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冯飞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是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形成一个有利于结构调整的体制和机制。
冯飞告诉记者,我国有21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涉及通信、家电、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等多个领域。虽然这些产业在产量扩张方面还有一定的潜力,但已无法适应发展需要。
“要实现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最重要的是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冯飞表示,在全球范围内,我国基本都处于产业链低端,实质问题是附加值偏低、价值链偏低,整个工业的增长,特别是制造业的增长主要靠数量扩张。
“目前,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上涨较快,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明显削弱。因此,就要价值链升级,而提升附加值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冯飞建议,必须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
节能降耗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国际上对绿色经济愈发重视,我国也在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的政策。
传统产业的升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转型,另一个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工业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70%,主要耗能工业占整个工业能耗的70%,高耗能产业占到整个社会能耗的50%。由此可知,工业的节能关乎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节能减排的核心环节。
对此,冯飞分析认为,目前工业领域的能源效率偏低,2000年十几个主要耗能产品中,单类产品能效跟国际先进水平差了40%。到了2007年,这一数字缩小到20%,但依然有较大差距。
创新是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
早在今年10月,中央已经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7个重点目标。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切实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此,冯飞表示,中央的政策原则很明确,就是要“把握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的特点,努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
“现在比较担心的是,一些地方把精力花在扩大投资规模和争项目上,而不是建立在掌握自主创新与核心技术上。”冯飞说,这样的发展方式具有极大风险,也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衷相悖。
冯飞说,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许多创新的思路、做法和组织形式,绝对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而是要将政府和市场充分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依靠市场。
冯飞建议:“我们要将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行政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服务业要深化开放
“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全面提高现代化服务业水平的政策浮出水面。
“服务业中的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缺少的是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冯飞如此解释中国服务业的现状。他认为服务业的发展要通过结构升级来实现产业扩张,提高服务业在GDP的比重,而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是生产性服务业。
事实上,我国当前的政策是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平均税负比工业平均值高出20%-30%。比如土地政策,服务业用地明显高于工业用地。值得关注的是,服务业中对于民营经济的“玻璃门现象”高于工业领域,像金融、保险、通信、交通领域对民营企业的准入门槛太高。
对此,冯飞认为,“政策上的问题使战略目标的实施发生了扭曲,不利于服务业发展。要改变现状,一方面要把这些扭曲的政策调整过来,另一方面就是深化开放,从而促进服务业升级。”
中国经济时报电子版:http://www.cet.com.cn/20101215/a2.htm
中国经济新闻网:http://www.jjxww.com/html/show.aspx?id=181656&c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