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调查(2)■本报记者 江宜航
植物保护是一门科学,要想每个农民都能及时全面掌握病虫害防治知识不太现实。专业化统防统治就是将每家每户农民做的事,集中由相对专业化的防治组织及人员来实施,从而提高防治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基层植保组织普遍认为,当前专业化防治尚处于示范推广阶段,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很大,但随着统防统治工作不断深入,田块零碎分散、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差等原因使得推进难度加大。
防治效果显著
对统防统治的小麦田块进行比较后,苏燕主动找到骞骞机防合作社理事长陈宏斌,要求合作社为其承包田里的水稻提供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而在这之前,陈宏斌曾多次试图说服她参加合作社的统防统治而未果。
30岁出头的苏燕是安徽省凤台县杨村乡店集村人,她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促使其将水稻交给合作社防治的根本原因是合作社的防治效果要明显好于她自己防治的效果。“农药是村里统一免费发放的,不过我是用小机子(手动背负式喷雾器)打,合作社用的是大机子(担架式机动喷雾器)打,防治效果肯定没有他们好。”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技术性很强的一个环节,什么时候打药,怎么打都很有讲究。专防队员都要经过技术培训,与普通农户自防相比,专业化防治能够把握适期、选准药剂、对足水量、喷准部位,从而提高防治效果。”浙江省农业厅首席植保专家、研究员王华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据安徽省植保总站对该省典型地区历时三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水稻、小麦全季节病虫专防田较农民自防田平均减少农药防治分别为2次以上和1次以上,亩节约农药与用工成本15元—30元左右。
市场前景诱人
“前几天还绿油油的长势喜人,这几天突然就变黄了,也不知道得了什么病,打了几次药都没有用。”5月下旬,在江西一个名叫月山源的小山村,村民江新发对前来采访的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用杀虫剂防治稻瘟病当然不会有效果。”几天后,在农业部种植业司植保植检处,几位植保专家在听完记者的描述,并仔细比对了记者带来的照片后认为,江新发的水稻得了稻瘟病,而农药店给他配的却是杀虫剂。
据记者了解,在广大农村地区,像江新发这样因为病虫害防治知识缺乏而盲目施药的现象较为普遍。据浙江省植保部门对该省农户获取病虫害防治信息途径的调查,只有不到50%的农民依赖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而一半以上的农户则听取农资经销商建议,或自行决策防治,或模仿周围村民,甚至定期打保险药。此外,有67%的农户认为病虫防治适期难确定,90%以上农民购买农药受制于零售商的片面宣传。
“植物保护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想每个农民都能及时全面掌握病虫害防治知识,不太现实。从各地实践来看,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推进专业化防治。”农业部种植业司植保植检处官员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专家赵清介绍,专业化统防统治就是转变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式,通过采取统一组织、统一防控,特别是对农药的“统购、统供和统施”,从而提高防治组织化水平。他告诉记者,从近年来各地的实践来看,专业化统防统治不但顺应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适应病虫防治规律,成为解决农民防病治虫、减少农药污染的有效途径,而且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推进困难重重
“从裕农合作社运作一年多的情况来看,专业化统防统治社会反响良好、发展势头正旺、市场潜力巨大,但也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进一步推进的难度较大。”7月16日,在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裕农植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陆志元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陆志元认为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府财政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大。以担架式机动喷雾器为例,除了国家财政补贴,每台还需要再花1200元以上。此外,多数列入国家政策补贴的施药器械质量差、价格高、不实用,而真正先进、高效、经济实用的施药器械又因为没有列入政策补贴目录而无法享受财政补贴。二是农田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田块分割、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机耕道少。三是农民参与专业化服务意识不强。部分农户承包的土地面积不大,可以自己解决病虫防治问题;有的农户思想认识不足,不愿意参加专业化统防统治。
除此之外,几乎所有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基层植保组织负责人认为,由于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尚处于示范推广阶段,目前还没有建立根据病虫害轻重确定的收费标准,且发生纠纷时无仲裁机构,以及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能够真正承担机防手工作任务的人员不多,加之防治面积小、防治时间短,薪资待遇差等原因,造成机防手队伍不稳定,这些都将制约基层专业化合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现在的补贴政策都是临时性的,基层植保组织最担心的就是政策变化,不再支持。”浙江杭州广通植保防治服务合作社理事长蔡吉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而这几乎是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基层植保组织负责人的共同担忧。
中国经济时报电子版:http://www.cet.com.cn/20101215/a4.htm
中国经济新闻网:http://www.jjxww.com/html/show.aspx?id=181655&cid=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