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极寒”的观点倍受质疑,但这两天的确是太冷了。媒体深圳这两天低气温,是N年以来最冷的。叶弘在深圳工作生活了近20年,也觉得这两天是N年以来最冷的。跟平时一样,昨天早上六点起床去爬山,走到了山脚下,感觉山里的风穿透力太强,受不了,硬是给冻回去了。今天多穿了衣服,坚持上到山顶。山上的人很少,但比平时清静了许多。感觉早上的太阳,也是惨白惨白的,被山上的层层寒气包裹着,能发光,却散不出热来。不过,太阳毕竟是太阳,太阳出来了,寒冷肯定会慢慢退去。
今天周五,股市象天气,继续延续昨天的阴冷。
本周比较特别,周一股市大涨并放量,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一些激进和冲动型的市场人士,迫不及待的向人们宣称:大盘突破了,是新一轮反弹行情的开始。但事实是,周一大涨并收大阳,周二、周三、周四、周五连续小阴线报收。一阳四阴,周K线上影线虽然长了一些,但大涨小回,上证指数一周仍有52点的上涨。成交量方面,周一放量大涨,两市成交2926亿,这比前一周两市日均成交放大近50%。周二两市回调,两市成交2643亿,周三继续回调,两市成交2758亿,周四两市成交迅速收缩至2000亿,今天周五,成交进一步萎缩,两市成交1843亿。
从量能分析,两市日成交缩碱至2000亿附近,往往是大盘短期收缩至极限的表现。并可能再度诱发盘中技术性反弹。目前基本面情况是,国内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是加息,人们总感觉随时有可能突然加息。因预期已久,加息就象股市上的紧箍咒,时常被人念叨着,念的人们头昏脑胀,不敢轻举妄动。这种现状,可能正是政策调控想要达到的效果。如果加息政策出来了,人们反而不怕了。市场反而将之看成是利空出尽,大盘趁机反弹。
不是吗?上周六央行公告再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收缩资金,属利空无疑,但股市不跌反涨。本周未,市场又有加息的传闻,如果真加息,又一只“靴子”落地,之前股市已经连续小幅下跌四天,可视为对利空预期的提前消化。下周大盘反弹的力度,则可能比本周大。人们普遍认为,加息与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相比,加息对市场的影响更大。加息出台之后,至少有一段时间会是政策利空的真空期,大盘借机反弹一波,也算合情合理。如果本周未,市场预期的加息政策仍然隐而不发,大盘也可能小幅反弹。本周四,两市缩减至2000亿,周五进一步缩量至1843亿,缩量至此,触及盘中反弹的概率已经比较大。
我的观点是:如果周未加息,下周大盘先抑后扬,反弹的力度会比较大。没有消息刺激,下周也可能有一波技术性小幅反弹。
12月的最后两周,从基本面上看,估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周边市场出现反复,其影响力也只是又一些反复。平稳过度应是政策调控想要达到的效果。但目前股市行情的推动者,主要是那些不甘寂寞、不太受约束的、形形色色的游资。另外,象实力强大的公募投资基金,私募投资基金以及其它隐形机构投资者,不论是年终排名,年终做市值,年终树形象、年终做广告为今后进一步融资做铺垫,都可能使得12月最后收官阶段的股市不会太清淡。
不过,反弹就是反弹,不必因反弹而激动。更不必大呼小叫。那些见到反弹就大喊大牛市,大行情,大机会的人,其实最讨厌,最影响人的情绪。跟这类人走的太近,大多钱没赚着,却老是被激动得脸红脖子粗,好象时时刻刻都有机会,都能在股市赚钱。其实是风险大于机会。
只要成交量不能有效、持续放大,就不妨将定位过高的高价股票,或今年以来涨幅太大的黑马股票,当成风险对象。在成交相对收缩的背景下,市场反弹的机会,则多在超跌低价题材股——以沪深两市本地股为代表。小盘成长股——以中小企业板为代表。而中长线布局,本博则建议重点跟踪稀缺资源,或中小盘、中低价的绩优潜力股。并以波段操作为主,以求安全第一,稳健获利。
文章转载、讲座,及其它请联系叶弘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