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头脑风暴》节目录制的是80后与90后的来自农村的打工者的节目,节目的源头在于富士康最近的风波,让我们关注到新一代打工者的问题,而且的确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少问题。
但是我们现在咋咋呼呼的人中来自打工者本身的声音还真的不多,所以这次我们请了来自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几位打工者朋友与我们一起探讨新一代打工者的特征,以及对于他们来说适应职场应该怎么做。其实,如果就从外表来看的话,现在的新一代打工者与以前的打工者的差别真的很大,他们无论在外貌与举止上与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没有太大的两样,这一点也得到了最近去富士康参与相关员工调查的专家的证实——他们在富士康遇到的大学生与一般他们接触的大学生在外貌与基本素养上非常接近。
不奇怪的是,大家对于新一代打工者的评价其实差距不大,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自我意识突出,有比较明显的维护自我感受为核心的趋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得敢于舍弃以往大家认为需要慎重对待的工作机会与职场关系;二是社会关系本就比较单一,实际的社会机会的选择不多,因此初始选择的社会网络水平决定着其后续的选择能力,而富士康虽然各方面给予员工的物质条件不错,却是一个在客观上限制员工的社会联系方面效应特别突出的企业,因此问题也就表现得很突出;三是具有比较强的自我放松感,不喜欢机械划一的工作,希望有更多的变化性,希望学习新东西也创造新东西的可能性,因此在很多地方的工厂边上有各种各样的培训中心,让自己学习各种各样可能创造未来机会的东西。
很明显的是,更多的企业经营者在新一代打工者面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虽然王德培说的也许标志着代工时代终结的话未必现在就是事实,但是传统的代工管理模式显然很难延续下去,而且在新打工者进化的时候延续原来的管制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而需要企业领导人与管理者根据员工变化的特点进行相应的企业管理机制的调整——从员工培养与企业文化,从管理风格与员工社会关系发展中进行调整。
而在我看来,让员工在相对开放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中得到健康的自我成长是最为重要的,在沉重的工作任务中封闭在企业的新一代打工者与在沉重的课堂任务中封闭在大学城的同学丧失的其实是同一种东西,而这也恰恰是那些从事社会服务业的新一代打工者与从事社会活动的大学生相对正常的主要原因。
今天,面对新一代的打工者,只在物质条件改善与提点工资这点上做文章是不够的,而需要再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其他发展条件、社会交往渠道与公益化组织渠道等。“一个代工的老板需要的也许是一双手,但来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个人组成的一群人,一群新人。
新一代打工者的素养
评论
编辑推荐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