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周行长发明了“池子”理论,这个词便成了社会流行语,持续引来诸多专家学者的热议和猜测。有说是股市的,有说是存款准备金的,最近周行长终于在北大揭开了谜底:外汇储备。
周小川称,有了外汇储备这个“池子”,中国可以吸收因热钱流入带来的全部流动性,因为可以不断地扩大外汇储备,并用存款准备金来做对冲,“让热钱进入,然后再进行100%对冲,使其在总量上不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这一对付热钱的方法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思考一番,笔者感到疑惑重重。首先,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多大的上调空间?目前的存准率已经高达18.5%,很多中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已经很紧,再大幅提高,它们只能采取各种非市场手段争夺存款(现在已经出现地方银行行贿当地财政局负责人的事例),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到处借“高利贷”,拆东墙补西墙,造成严重的金融风险。如果像一些经济学家建议的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 24%左右,不仅中小银行全部无钱可贷,连五大国有银行也会陷入流动性陷阱。
其次,中国的外汇储备能够膨胀到什么程度,能够无限增长吗?外汇储备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简单的说就是一国存有另一国的货币,而代价是一国用它的货品交换来的另一国的纸币。美元长期充当着世界货币的职能,是一种强势的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美国鼓吹的贸易自由、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被世界各国争相储备,以显示其国的经济实力及经济地位.
目前的外储记在中国政府名下的是25000亿美元,还有相当部分是通过香港地区或者海外机构悄悄购买的,实际数字接近28000亿美元。按照今年下半年的增长速度,今年底或明年初,很可能超过30000亿美元。
对于外汇储备的风险很多经济学家已经反复提醒。美联储的“印钞总动员”基本注定了美元长期贬值的命运,美国国债的泡沫也是岌岌可危。当然有人会说,外储中大约有40%是非美货币资产,但这其中80%左右是欧元。欧元面临的问题比美元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旦出现欧元区强国与弱国因债务危机翻脸的局面,欧元顷刻灰飞烟灭,中国几千亿欧元资产将不翼而飞,老百姓几十年的血汗也将付之东流。从这一点来说,增加黄金、石油、铜等战略资源的储备才是明智之举。
现在中国周边政治军事处境十分险恶,中国现在的外储规模已经相当于25个装备齐全的航母战斗群,美国和欧洲每年支付的利息就可以造几艘航空母舰。中国动用巨大的国民财富去弥补外国的赤字,而它们的航母却时常在我们身边耀武扬威,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大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