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这样一本书,普通人读了之后,就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话说公元前218年,张良(字子房)组织一伙人在博浪沙寻机刺杀秦始皇,未能成功,被迫亡命天涯。当他浪迹到下邳时,意外遇到一个老人,几次故意将鞋扔到桥下,让张良捡回并穿上,最后认定“孺子可教矣”,逐将一本书传给他,并说:“读此书则为王者师矣。”
正是这本书,使张良帮助刘邦化解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军事、经济的危难之局,在楚汉相争的复杂情势下,开创了大汉王朝,也使他自己在功成名就之后,巧妙地跳出了权力之争的旋涡,能够安度晚年。难怪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张良死后,这本书与他一同下葬,从此在人间消失500年。西晋时有人盗掘张良之墓,在其头下玉枕中发现此书,迤后才流传于世。
这本书就是《素书》,全书共六章,132句,1360个字,作者:黄石公。这本书语言精炼,几乎每一句都是名言,对人性把握十分精准,对事物变化规律体察入微,对谋略指点恰到好处。书中认为,做人成事的道理并不复杂,只有五个字:“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做企业的人常常困惑如何才能独步天下、基业长青,苦心寻求成功之秘笈,精心探讨操作之技巧。其实,正如《功夫熊猫》告诉我们的道理,世上本无秘笈,成功全在人性。《素书》中的五个字,正是老板修炼的五字真经。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道,是人必须遵守的自然法则,这是万事万物都遵循的客观规律。天有四时,斗转星移,此为天道。百川归海,万物荣枯,此为地道。成败荣辱,长幼有序,此为人道。做企业者要重规律,尽力揣摩它,不能做违反规律的事。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德,它的本意就是得到、所得,就是万物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只有想到、做到,才能得到,当然这个想法必须是正确的合于道的,即让别人得其所得,得到好处,你才得到“德”。做企业者,要拒贪欲,得到不该得的,就是失德,离倒霉就不远了。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仁,就是亲爱,要有一种慈爱悲悯之心,让万物遂其所愿,各有所成。一切都要从“心”开始,象佛一样,将成全别人放在第一位,让周围的人都能快乐地生活。做企业者,要有爱心,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为团队,为顾客,为合作伙伴,为社会。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义,就是行为要合乎事理,并以此作为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来为人处事。义是大道理,一切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理也是价值取向,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做企业者,要讲格局,站得高,看得远,有清楚的是非,明白大道理。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礼,就是典章、制度和规矩,人人践行这些规范,社会才井然有序,人际关系才能和谐融洽。礼的本质是一种互相尊重真诚待人的心状。做企业者,要有规则,要时刻怀有敬畏之心,不能越过一些底线,否则,别人就没法跟你玩了。
《素书》说以上五者是“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一个都不能少,世界上最复杂、最难的事,其实就是做人。做老板要先做人,如果每个做企业的人,都能够重规律、拒贪欲、有爱心、讲格局、有规则,就不愁企业不能成功。可是,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里的色即指物质,德即指精神。我们今天又有多少追求精神崇高超过物质利益的人呢?
读《素书》,想到老板的修炼:道、德、仁、义、礼。学一辈子,用一辈子,开悟智慧,以道御术,方能成就大业!
2010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