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高峰论坛隆重召开
论坛嘉宾:王先庆、李惠武、赵小穗、荀振英、张家敏、陈海权
广州自秦汉以来,一直就是闻名世界的千年商都。广州如何打造国际商贸中心,不仅是广州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之后的重大战略选择,而且是关系到中国打造贸易强国的总体进程和发展走向。它是中国全面崛起背景下,珠三角率先向后工业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大转型的风向标,更是珠三角打造世界级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岭南风格的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壮丽事业。因此,对于一项如此宏伟的事业,应该有一个中长期的战略谋划和发展规划,各界应该为此献计献策。
自2010年7月开始,广州商业总会就开始想着如何举办一次有关“广州商业”的高峰论坛。商会的孙会长、罗秘书长和简副秘书长等就有关会议的主题、方式和相关事项在一起多次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一是要密切配合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这一主题来安排论坛事项;二是要做一次高规格的代表广州商界形象的高峰论坛,并使之常态化。我们这样做,是希望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举措一开始充满着理性思考和战略研讨;四是要尽可能地动员各界力量推进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建设进程。
作为这些研讨和努力的结果,2月13日,由广州市商贸流通现代化重点研究基地支持,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办、广州商业总会承办的“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高峰论坛”在广州东方宾馆隆重举行。会议主题为“广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与路径”。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为论坛发来贺信、国家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荣灿、广东省经信委党组副书记戚真理巡视员、广州市副市长甘新分别致辞,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和新加坡、香港以及本省的专家学者到会演讲和开展对话。广州市政府各部门、各区领导、广州市流通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代表近200人出席论坛。
经过研讨,专家们就以下问题达到共识,即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是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定位和战略支撑。作为千年商都,广州拥有着悠久的商贸业历史、独特的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发达的功能区位载体、强大的珠三角制造业支撑。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宏伟蓝图与战略构想”,就有关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布局和对策提出了一系列看法。我的初步构想是“用十至二十年时间,以广州主城区为核心,东西20公里,南北30公里,东至东环,西至西环,北至北二环,南至南二环,在一个椭圆形的约600平方公里范围内(含佛山顺德、南海以及广州8个老城区和番禺、增城、从化、花都部分地区),建设一个覆盖人口约800万,交易规模在2万亿元以上,具有世界级商圈影响力且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国际商贸名城,以及世界级的美食之都、购物之都、时尚之都。战略走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扩张,但重心沿珠江南岸,逐步向东南推进,进入珠三角腹地,最后将东莞、佛山和中山全部纳入商圈范围。详细内容另文发表。
此外,在论坛上,广州市经贸委为加快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建设,促进现代流通业大发展大提升,还发布了一系即将推出的大力促进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对策,包括《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 推进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广州市产业物流发展规划》、《广州市现代商贸业重点培育发展企业重点项目的认定与扶持办法》等。同时,市经贸委以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服务机制和强化载体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商贸业的现代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初步实现了高端商贸业载体从“众星拱月”到“群星璀璨”的华丽转身。今年重点推进的15个大型高端零售商贸项目初显成效。
据悉,广州友谊国金店已于11月18日开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开业4天的营业额就高达1600万元;12月17日,也就是今天,总建筑面积达39万平方米的广州白云万达广场开业;5号停机坪广场、太阳新天地、西城都荟、太古汇广场等一批高端项目也将建成并陆续开业。这些大型的高端商贸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无疑会进一步拓展了广州市商贸业发展空间,展示“千年商都”新形象,夯实广州作为国际购物天堂的载体基础。或许正是这些变化和期待,使得广州首次取代上海问鼎“2010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附1:广州市经贸委将举办 2010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高峰论坛
一、论坛的主题 广州市商贸流通现代化重点研究基地 |
附2:谋划后亚运商贸蓝图 广州加速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
http://www.topbiz360.com/html/newscenter/origin/69839.html
(本部分主要由第一商业网记者吴婕秋采写,照片及内容有所补充及改动)
如何将广州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是当前广州经济建设的热门话题。12月13日,一场由广州市经贸委主办、广州商业总会承办的主题为“广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之的战略与路径”商贸高峰论坛在东方宾馆举行。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为论坛发来贺信、国家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荣灿、广东省经信委党组副书记戚真理巡视员、广州市副市长甘新分别致辞,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和新加坡、香港以及本省的专家学者到会演讲和开展对话。
广州新商业版图呼之欲出
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赵小穗指出,全力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 将是市委、市政府在后亚运以及“十二五“时期的努力方向,广州向国内外一流品牌聚集地、国际国内外贸易的重要交易地、亚太地区商贸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主要汇集地、新型服务和著名品牌的重要集聚地的目标迈进,花大力气把广州打造为国际购物天堂、国际采购中心、现代产业物流中心、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和国际美食之都,促进广州现代商贸业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 赵小穗致辞
曾在广州挂任副市长、现任国家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荣灿致辞时谈到,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最根本就是要做到“两个提高,两个加快”,即:提高市场开放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市场准入程序,吸引中外商贸主体集聚;提高商贸便利化水平,促进贸易要素通畅流动;加快建设以要素市场为重点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价格发现的引导作用;加快营造国际一流水平的营商发展环境,使广州成为交易机会多、综合成本低、市场秩序好、商贸人员满意度高的城市。
国家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荣灿致辞
广州市副市长甘新代表市政府感谢国家商务部、省经信委领导对这次论坛的重视,以及感谢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商业专家应邀热心参与,并表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争取国家、省的支持,全力推进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
广州市副市长甘新致辞
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应有“十力”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信息部任旺兵副主任认为:中心城市“商流”越繁荣,城市就越具有竞争力、生命力和辐射力,聚集“商流”重在增强“十力”:对国际著名品牌的吸引力,对高端消费人群的吸纳力,对周边城市的巨大辐射力;对时尚生活方式的领导力,与高品质购物消费方式相适应的综合服务力,在质量、价格等方面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商品品牌和零售品牌的影响力,特色商业街区的感召力,业态以及经营手段的创新力,以及对当地经济发展、城市发展的贡献力。
要高目标、高定位建设国际商贸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任兴洲所长从国际商贸中心的内涵与功能、战略意义、面临的主要任务三个方面,提出要高标准、高定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部主任吴晓华建议,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凡是广州有条件承担的国家赋予珠三角的重大改革试点、凡是广东省安排的具有重大示范效应的改革试点,争取在广州先行先试。新加坡学者杨沐则围绕新加坡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崛起,提出广州应该在东南亚地区确立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加工中心、物流中心、免税港和购物中心、金融中心和个人理财中心、旅游中心、教育和培训中心、海外医疗中心、会务和会展中心、研究中心、开发中心、创意中心,以及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东南亚的跨国公司区域总部等发展目标。
主题演讲后,进入论坛环节。论坛上,嘉宾赵小穗、李惠武、荀振英、张家敏、陈海权、王先庆还就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重点;香港高端商品经营、物流、分销的成功经验对广州的启迪;广州应该怎样借助珠三角的发展优势,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中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大型商贸企业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先导作用,推动产业链体系建设;政府如何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鸣锣开道、保驾护航等进行了对话交流。
图为主题对话
专家观点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惠武
对于广州如何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我提出以下建议:
积极扶持一批商贸龙头企业;以开放的心态引入国际高端商贸企业;整合广州和周边城市的商贸资源;创新商贸业态;政府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营销环境。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 王先庆
对于广州如何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我认为应该是“五个统筹、三个促进”:
五个统筹:统筹广州市和各服务业之间的关系;统筹政府各部门的力量;统筹广州市商业资源;统筹带动珠三角城市一体化;统筹促进广东城乡商贸流通业。
三个促进:促进广州市国际商贸中心的城市形象提升;促进优秀的商贸流通企业在国际上形成影响力;促进广州商贸流通业成为珠三角制造业的平台。
暨南大学现代流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 陈海权
作为一个国际商贸中心,我认为这个城市应该具备集散和辐射功能,必须有具备影响力的商圈和龙头企业,其背后应有一个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其中人才是关键。
利丰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及利丰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 张家敏
一个国际商贸中心应该具备开放的思想,通过合作、竞争,让更多更好的企业和人才留在这个城市。
广州商业总会会长 荀振英
将广州建设为国际商贸中心,要充分发挥商会应有的作用,积极打造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商圈和龙头企业。企业要发展壮大的同时,难免受到土地资源日益稀少的制约,希望政府能关注这个问题。此外,除了在本土扩张,政府还应该积极帮助企业走出去。
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 赵小穗
我认为,广州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在人脉、产业基础、市场氛围、人才方面都具有优势。广州目前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高端业态不足;业态和空间布局有待提高;广州龙头企业和中小商贸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没达到理想状态;如何发扬和传承广州“千年商都”的传统值得我们思考。
目前,广州市做好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的规划,要把商业地产发展和商业运营模式结合起来。政府即将出台“三旧改造”土地重点支持商贸业的利好政策,市经贸委将提供近一亿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好的商贸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