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幅加息或反推高房价


央行决定,自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2.7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5.81%。本人认为,央行选择在2010年即将结束之际加息,所针对的是可能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而不是房地产市场。央行在统计局11月份公布最新的CPI为5.1%以后,马上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至18.5%,为史上高位,而这次在统计局12月份尚未公布新的CPI数据时,率先加息,看似出其不意。然而这种小幅度的加息,不仅不会抑制商品房的价格,还会强化人们对通胀的预期,认为通胀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因而加大对作为通胀避险港的房地产的需求冲动,从而拉高房价。

 

从绝对数量上看,0.25个百分点的小幅加息,对房贷负担的影响甚小。据有关人士分析,以对购房影响较大的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由6.14%上调至6.4%为例、购房者贷款100万元为例,20年等额本息还款计算,如果是购买首套房仍可享受八五折优惠利率,加息前月还款为6721元,加息后增加至6845元,增加124元;如果是购买二套房,按1.1倍利率计算,加息前月还款7603元,加息后月还款7777元,增加174元。每月一百多元的加幅,相当于一个三口之家在大排档吃一顿的消费水平。

 

现在高房价,民间一般认为是政府的土地财政和开发商的巨额利润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一个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的货币超发。中国的房价的涨幅,则远达不到M2的增速。比如2001年全国的房价为2000元/每平方米左右,2009年为4700元/每平方米,大约为2.35倍。有数据表面,2003年7月末,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0.62万亿元,到了2009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万亿元,是2003年的3倍左右。2010年6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7.39万亿元,折合9.9万亿美元左右,美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8.6万亿美元,比美国多了1.3万亿美元,而中国的GDP只有美国的1/3左右。到了2010年9月份,数据显示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69.64万亿元,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过去十年M2已增长450%,这个长幅也大大高于房价的涨幅。目前我国的M2是GDP的1.8倍,而美国只有0.6倍,日本、韩国不过是1倍左右。种种数据表明,由货币滥发而导致的资产泡沫,才是房价飚升的第一“罪魁祸首”。相反,房地产固化和沉淀了相当大一部分的超发货币,对通胀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