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品为什么要换回无用的美金?


  现在让我们做一个思维体操,话说全球突然变冷,以至于大西洋、太平洋都结满了冰,没有货船能够通行,那么美国这么印钞票将导致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因为他的美元再也买不到全世界的商品和资源了,沙特的石油运不过来,中国的消费品运不过来,德国日本的高端工业品运不过来,事实上美国人唯一拿得出手的商品就是美元,世界人民为了获取美元,都疯了一样的将自己的商品往美国运,而这才是美国人印钞票不会造成通胀的根本原因,因为他印出来的美元最终都变成了中国人、日本人、沙特人的外汇储备了,美联储在印了一轮钞票之后发现,美国反倒是凭空多出了无数商品,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做不到的,所以唯有美国人可以一边印钞票,一边保持极低的通胀水平。

  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去年中国实现了2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央行拿到美元就要印出1.3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增货币,但与此同时,中国也减少了2000亿美元的商品,因为这些东西都装船运到国外去了。这相当于是双重打击,钱增加了,商品减少了,于是通胀就来了。你想让政府不印钞票是不可能的,除非他直接把商品免费往美国送,一分钱不要别人,这样他就可以不印钞票了,你觉得这可能么?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工厂,但是我们生产力所创造出来的财富,中国人民却享受不到。中国的经济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满足国外需求的出口经济,一个部分是满足国人需求的内需经济,这包括农业、房地产业、服务业以及其他所有内需产业。每次宏观经济出了问题,政府就会为了力保出口而抑制内需经济的发展,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资源错误配置,相当于中国人成了二等公民,在满足洋人需求之后才会考虑国人的需求。大家都说经济过热,其实过热的只是出口,内需经济一直以来就是过冷。

  《洛杉矶时报》曾在头版头条算了一笔账:在美国,一个售价为9.9美元的芭比娃娃,从中国进口时计价为2美元,其余部分是美国国内的运输、广告和商家利润等费用,它为美国人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工作,但就是在进口的2美元中,中国的工厂也只占有35美分的劳务费,其余部分是65美分的原材料和1美元的运输与管理费用,其中包括经营玩具生意的中国香港公司所获得的10~20美分的利润。在这35美分里,每个工人能够分手到手的仅仅是每个月1000出头的工资,剩下的大部分都归于工厂老板的口袋。老板们拿到了钱就去买房,继而推高了房价,于是工人们发现再怎么攒钱也赶不上房价的升幅,那是因为你的劳动成果多数都不在你手中,你越攒钱反而相对越穷。

  我有一位朋友年纪很轻,也没上过大学,但是他对经济的看法超过了很多所谓的专家,他说要解决我们的问题,唯一的办法是:让中国制造为中国人民服务。简单地讲,把过度配置在出口部门的资源重新配置到内需部门。与其靠出口换回花不掉的美元,还不如直接发行国债把这些钱都花在国内。中国的经济学人其大脑已经僵化了,例如,我们把成箱的商品装船运到美国,从此与这些商品永别,他们不认为这是财富的损失;而政府准备建设大量的高速公路,他们反而认为这是财富的损失。在前一种情况下,中国人永远享受不到这些商品,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公路只在中国发生效用。难道哪一种对我们有利不是显而易见的么?

  经济学领域有着太多的似是而非,如果我们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态度来进行决策,那结果会很不错,怕就怕用错误的理论还自以为是的指导别人工作。更要命的是,这些理论在它的老家美国都已经不信了,我们还当做是宝一样。如果下回你再看到有人跟你说印钞票会导致通胀,你就反问他:美国人日本人印了这么多的钞票,为什么他们是通缩?别告诉我西方经济学不适合西方,只适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