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下的社会改革与重构


不确定下的社会改革与重构

 

  2008年大规模爆发的金融危机的肆虐过后的如今,不管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民主政治、经济社会比较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以中国及巴西金砖四国为标杆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而且都必须面对社会的改革,甚至价值重构。只不过刚起步发展仅几十年的中国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多,社会改革与重构更加复杂和艰难。

 

一、不确定性  

 

尽管在2008年的大规模金融危机过后,几乎全球国家都或早或迟地出台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刺激计划和措施,而且经过近两年的恢复发展,许多国家的经济也基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然而由于政府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出台,在救治经济的同时也埋下了诸多隐患,比如政府负债过高,比如通货膨胀,而更为严峻的可能是上世纪70年代所出现的梦魇——滞胀。所有这些后遗症也给当前的主政者带来了诸多挑战,同时也给将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

 

1、经济发展不确定

   发端于美国并肆虐全球的2008年金融危机的危害,从某种程度上说相对于20世纪初引发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球经济危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当今世界由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各个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各国的依存度也更高。

   如果要说这次危机和上次有些许不同的话,那么可能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如今在世界中的力量更加强大,它们为经济的恢复所起的作用也更加巨大。而且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在上次危机刚出现之时,美国政府就采取了积极的救助措施,只是力度不那么明显而已;而这一次的金融危机实际上从2007年就已经开始,只不过小布什政府采取的是自由放任的态度,期望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来恢复经济发展。只是当时美国当局可能并不十分清楚,此次的金融危机是美国在为自格林斯潘以来的经济刺激政策埋单,当时的美国经济已经病入膏肓,已经完全超出了市场自愈能力的范畴。因此才有后来的雷曼破产,“两房”退市,从而推倒了金融危机的多米诺骨牌。而此时的小布什似乎已经无能为力,风头正劲的奥巴马也横空出世,从而成就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在金融危机引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之后,不管是后来上台的奥巴马还是类似中国的发展国家都出台了“天量”的财政和货币刺激计划,而这些计划也通过一些国际会议,在大多数国家达成了一定的协议。于是,2009年的全球经济基本上可以说出现了触底反弹的苗头,而中国更是实现了GDP两位数的增长,这不禁让一直对中国心有成见的西方发达国家羡慕不已。

   然而那绝不是事实的全部。在进入2010年之后,欧债危机不断蔓延,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而中国的通胀压力不断增长。在此背景下,各国间的摩擦不断涌现,尽管美国出台了高达上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然而同样没能摆脱失业率高企,经济恢复缓慢的残酷现实。于是,它在施压汇率的同时也顺利出台了Q2刺激计划,而这些政策在其他很多国家看来,只能是损人不利己。

不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目前面临的压力重重,经济真正恢复发展尚需时日;即使之前被其他国家寄予厚望的中国目前同样是困难重重:一方面由于刺激计划投放的天量货币助推了国内资产价格飙升,通胀压力日益增大;另一方面还要面临美元贬值以及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输入型通胀。不过,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可能最困难的还是在面对上述“前有狼后有虎”的局势之下,还必须实现经济发展模式及结构的转型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

   如此种种因素使得明年乃至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都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管是美国的滞胀还是欧债危机的真正到来都将可能扑灭刚刚出现的复苏苗头,而此前各国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同时还将为此承受更大的代价。

 

2、政治不确定性

   如果说此次危机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比较明显的话,那么由此带来的政治不确定性则要模糊得多。

   由于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特殊性,中国算是在危机中反映比较快而且出台刺激计划比较及时的国家了,而这也为中国去年经济的率先触底反弹提供了可能,并创造了两位数的GDP增长。因此,“中国模式”一时间甚嚣尘上,其中以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为代表,他甚至宣称,中国制度是有史以来他见过的最好的制度。此外,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也为中国经济的奇迹感到不可思议并投来羡慕的目光。

   因此,张五常也就顺其自然地发出了“世界大势是欧洲学美国,美国学中国”的论调。只是我们不禁要问,有没有所谓的“中国模式”,中国模式真的就这样好?美国学得来中国模式吗?

   尽管对于中国模式的争论目前尚且没有一个定论,但其核心无非是在强势政府主导下发展社会与经济,而政府的权利更是在这一次经济危机中获得了进一步的扩张。只要我们看看去年政府投资的增长速度以及其对GDP的贡献以及去年以房产为主的资产价格的上涨就能大致了解什么叫国进民退,什么是政府扩权。

   而由政府主导经济的模式一旦得到强化,那么中国的政治改革也将停顿,甚至倒退。权利越大,掌握的资源越多,腐败的可能性也越大,从而造就的政治改革阻力也越大。仅以房产税以及从今年初以来对房地产的调控就可以看出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碍有多大。

   如此一来,本已滞后的中国政治改革可能由于沉浸在表面的繁荣中以及对改革路径的依赖而停止,甚至出台改革的倒退。如果真如此,那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3、社会不确定性

   让大多数经济学家以及相关学者纳闷的是,与西方的经济统计数据相比,中国却漏掉了经济上认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失业率。

   从某种程度上,在西方民主政治国家中,失业率和选票的联系是极度密切的,而由于失业引发的游行示威也是最为普遍的,最让那些国家当政者关心的也是失业率。不管是之前格林斯潘以极低利率或者零利率的手段,通过制造新的泡沫来托起更大泡沫的手法,还是奥巴马上台以来的巨额财政刺激计划,几乎都和解决失业有关。当然,也不排除在解决失业的同时也兼顾了资本家的利益。

   而反观中国,在2008年大规模经济危机爆发过后,从媒体上爆出了很多企业破产倒闭或关门歇业,以及大批农民工失业的现象。然而除了媒体上模糊宣称有上千万或者多少人失业之外,在政府的统计中,至少在政府公布的信息中根本没有只言片语。

  尽管政府没有公布相关的失业数据,但是政府肯定是知道此事态严重性的,所以才紧急出台了诸如促进就业之类的措施。然而这些紧急措施在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失业大军到来之时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目前中国正处在非常关键的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非常尖锐,于是从2008年以来不断出现的群体性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不过幸运的是,似乎中国目前已经成功迈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然而,从今年以来的形势以及更深远地看,还有很多社会问题远远没有解决。

   可以说,去年流到市场多达几十万亿元的货币的负面效应直到最近几个月才逐渐显现出来:以房产为主的资产价格飞涨、农产品轮番上涨;由此导致的通货压力非常之大,而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也不断提高。但普通人的收入则由于收入分配制度等多种原因却并没有相应增加。

   这些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民众恐慌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也就造成了社会的不确定。

 

二、社会改革与重构

 

   不管是当今的美国还是中国,在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在经历了所谓的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经济危机之后都面临着社会改革与重构,而正处在改革最为关键时期的中国更是如此,而且中国当前的改革任务之艰巨、对改革力度把握的难度,可以说都前所未有,这不仅需要改革的勇气,更需要改革的智慧。

   2008年,正处在金融风暴中的美国,以“改革”为政策灵魂并辅之以“I believe I can!”煽情口号的奥巴马成功取代了小布什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然而在选举时豪情万丈的奥巴马,尽管刚一入主白宫就成功推出了近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但美国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潭——接近两位数的失业率,停滞不前的经济增长,这些“成绩单”让奥巴马懊恼不已,而又有些无计可施。于是,颇有损人不利己意味的Q2刺激计划出台,只是不知道在此计划之后,美国的经济和社会能够走向何方。

   而中国目前面临的麻烦似乎并不比美国少,由于中国经济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中国经济对出口以及政府投资的严重依赖,而且多以效率比较低下的政府投资为主。四万亿元的政府投资下去,各个地方政府就炮制出了几十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这样一来只能让本就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更加严峻。另一方面,由于出口市场的萎缩,反过来又加剧了产能过剩。

   现在的大致情形是中国生产,美国消费;而如今中国的生产由于政府的力量助推而没有停止,但美国的消费已经几乎透支了全球市场。这就倒逼中国的经济不得不改革。

   同时,中国现在的人均GDP差不多刚好处在30004000美元的转型关键期,这不仅需要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制度转型与改革,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同时也面临改革与重构。也就是说,当前的中国整个社会都处在一个转型的关键期,不管是政治体制还是经济社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处在一个改革并重构的关键时期。

    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取得的成果也不少,只是在这次的经济危机中,由于政府的政策惯性和路径依赖,出现了改革倒退的现象。至于如何改革经济的论述已经太多,但核心观点基本是遵循“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的原则。

    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则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且需要广大民众和政府一起努力。而从目前看来,最为稳妥的方法可能依然是从最基层开始,然后再逐渐扩大、推广。

   相对于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与重构,社会层面的改革似乎显得更加迫在眉睫。由于当前中国社会处在一个转型期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潮和价值观都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民众。尤其是经历了多年或者说一直贫穷的中国人如今似乎正在向经济人转变,然而,由于中国发展阶段的限制,如今的中国民众大多数人对于理性以及经济人的认识还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思考,更多时候可能表现为消费主义,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理性经济人。

   因此,物欲横流以及对物质的盲目崇拜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时,因为社会矛盾的尖锐和突出,彼此间的不信任比较严重(尤其是对政府表现出的不信任),或者说社会中极度缺乏诚信,而这也给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带来了诸多问题和麻烦。所以,如何提高社会的信任度,建立彼此间的良好关系成为了当务之急,只不过这也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宏大工程,尚需时日来改变,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