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十二五”规划,尽显网民智慧


安徽“十二五”规划,尽显网民智慧

近日,《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1月19日中共安徽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发布,该规划建议分12个大点、共52条,囊括了安徽省在“十二五”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令人惊奇的是,该“规划建议”明显较多地吸纳了网民的意见,仅笔者所写、所关注的一些话题,在该“规划建议”中也得到了较多的体现,举例如下:

在“跨江发展”及“芜马同城化”方面,笔者在多年前就曾写过《实施跨江发展,促进安徽崛起》一文,并以民盟安徽省委集体提案提交省政协,后被评为优秀政协提案,在此次“规划建议”中得到体现;笔者所写的《“十二五”规划,应考虑“芜马同城化”》,在“规划建议”中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该“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将芜湖作为全省次中心城市定位,加快推进芜马同城化、铜池一体化和跨江联动发展,共同构建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努力建设成为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群。

这个表述和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突出芜湖作为“一轴两翼”中心节点和“双核”之一重要作用的描述完全一致。

在有关行政区划调整方面,笔者所写的《文化强省“徽文化”不能被割裂》及以上几篇文章中,均对安徽目前因行政区划的不合理性,造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该“规划建议”中对行政区划调整的表述,也是十分明确,如“支持合肥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地位,努力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就是为了做强做大省会经济圈,而未来合肥的发展,必然会牵扯到向巢湖、六安方向的延伸发展问题;“跨江发展”则必然会首先涉及到巢湖等市现有区划的存废,该“规划建议”明确地表示:“深入调查研究,适时适度调整行政区划,促进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

在该“规划建议”中,吸纳网民智慧的内容应该说是相当的多,这和安徽省重视网络民意有关。

今年“两会”期间,安徽省开创性地将“网络问政”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给网民以极大的鼓励;省委书记张宝顺来安徽任职不久,即重申坚持“上网听民意、下网解民忧”。并明确表示,希望网友们多为安徽“十二五”发展出妙计,多为安徽跨越崛起献良策。表示各级党委、政府要更加重视和借助网络,问政、问计、问需于民,以凝聚各方智慧,形成强大合力。

安徽省委在该“规划建议”出台前,主动征求网友的意见,安徽省发改委借助安徽省门户网站《中安在线》“网上问政”平台及省政府网站、省发改委网站开辟专栏,请网友就“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半年多的时间里,网民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及“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规划与建设方面,在振兴皖北、地区及城乡统筹发展、产业升级、发展县域经济、交通建设、文化强省、优化政治生态、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合理性建议,很多被“规划建议”采纳。

毫不夸张地说,安徽“十二五”规划中,充分吸纳了网民的智慧,成分体现了安徽省委“问计于民”的现代执政理念。

 
我的相关文章:
实施跨江发展,促进安徽崛起
“十二五”规划,应考虑“芜马同城化”
文化强省,“徽文化”不能被割裂

张宝顺的“上网听民意、下网解民忧”,值得期待!

宝顺书记,这一枪开得好!

就“文山会海”,我给金山书记拍一砖

王三运省长做客《人民网》,我直抒胸臆

远学北京,遏制公费出境游——我为安徽发展献策之三
远学北京,重拳填会海——我为安徽发展献策之四
呼吁大力压缩达标、评比、表彰活动——我策为安徽发展献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