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
一名学生家长在读完《高考满分作文》一书后,用万言长文呼吁“救救孩子,救救作文”。在他看来,湖南考区的这十几篇范文出现诸多问题,包括编造虚假情节、用词不当、语病频出、思路混乱、论证乏力等等。(12月6日《中国青年报》)
列一些排比句,显得很有气势;连一些小典故,显得懂得很多;凑一些漂亮话,显得语言很好。如此,就是一篇好作文。这基本上是高考学生、作文教学、批卷老师共有的认识。于是,写排比句、记小典故、背漂亮话,成了高考作文得高分的不二法宝。至于这些排比句、小典故、漂亮话适不适合、对不对头,不予考虑。
所以,当学生家长在读完《高考满分作文》之后,以万言长文呼吁“救救孩子、救救作文”,我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我们的作文教育已经严重迷失,找不到来时的路——不知道作文到底为何而写、怎么去写。
在我看来,一篇好文章有六个标准:才学识,明力美。先说才学识。才是才气,学是知识,识是识见,见识。一篇文章光有才气不行,好比一件漂亮的衣服,挂在衣架上,里面是空的。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文史哲等,越多越好,有了知识,衣服才算穿在了身上。接下来,就要有识见了。有才有学,不过是橱柜里穿着衣服的假模特,死的。还必须总结出观点来,有自己的识见。同时拥有了才学识,一件漂亮的衣服才算穿到了人身上。
再说明力美。什么是文章?就是表情达意,表情表的好,达意达的妙,就成好文章了。如何表情达意?一要把话说明白,不清不明的话没有意义。二要说的有力量。文章是要说服人的,没有力量的文章说服不了人。既能把话说明白,又能说的很有力量,就已经不错了。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把话说的很美,听起来是一种享受,那更了不起了。
才学识,识最重要;明力美,明最重要。可现在的作文呢?反了——一篇文章,只要说得美,是不是有力,是不是明了,已经不再重要了;从一篇文章里,只要觉得作者有才、有知识就可以了,这个文章有没有见识、有怎样的见识,已经不再重要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考生自己,还是作文老师,都在追求排比句、小典故、漂亮话等这些美的、看上去有才的东西。久而久之,高考作文看上去热闹,实则不知所云,因为没有“识”,不“明”。
“高考作文”迷失,该怪谁呢?不能怪学生,也不能怪老师,应当怪的是作文考评机制,尤其是高考作文打分标准。唯有考评标准变了,高考作文才能回到正路。对于作文,我们缺少一剂醒药。
http://news.163.com/10/1206/09/6N789SLU00011229.html
让迷失的作文找到“来时的路”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