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生活中的“化学添加剂导师”
郭会杰 15093960296。明年6月博士毕业。求职意向:全国的媒体、科研院所。
感谢普及化学添加剂知识的人,感谢生活中的“化学导师”,填补了近代农耕社会以来国人不甚了解化学知识的空白。化学知识不普及,说来也不怪我们。首先是化学这个名词本来就是西方国家创立的,把原本的亚里士多德的知识分成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学、军事等等,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伴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利玛窦,南怀仁们把他们的天文,化学知识传到中国;再往后就是伴随着19世纪末清廷外派留学生,以及庚子赔款学生,还有第一次第二次多次外出留学热潮,他们学习军事、化学知识,但是对于化学知识的普及还是很难做到的。即使到了解放后,土改期间很多人还不懂化学肥料的功效,还不愿使用化肥种植庄稼。
其次是即使经历国家普及初中教育,但是化学知识的外生意义和移植过程中的阶段性、浅显性以及损失性等很难保证每个公民都能学习彻底化学知识。建国以来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进步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更多的人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里面懂得了元素、化学反应等化学知识。特别是添加剂,一般说来它能使化学反应快进和减速,像石蕊这种东西在中学时候做实验的时候,算是开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懂得了,动画片中的巫婆的神秘是似乎是有案可稽,有据可查的。但是受众获得的仅仅是中学知识,那是非常浅显的,用潘恩的话说就是常识,而且教材的不断更改也让我们大众学习了不很彻底,遗忘很多,得到很少的知识,再说了一方面我们不好好学习化学知识,一方面老师们也就那个水平,根本没有本事把化学知识和现实生产真正意义上扯到一起,否则那么多民办教师,难道是仅仅为了职业道德而继续留守清贫的岗位。
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我们生活中出现了这么多工厂用的化学添加剂,化工原料。最早是喝白酒的时候提醒自己提防工业甲醇;而后是和女友一起吃凉粉的时候提防着吊白块;还有每年放假返校给阿姨家带来的自家产大米,说是要提防抛光的石蜡了;2005年回家告诉妈妈的第一件事就是吃辣椒酱的时候,提防着苏丹红;接着走进我们视野的还有火锅中的福尔马林,那种据说是浸泡尸体的防腐液体;今年奥运刚过,三鹿、蒙牛让我们认识了三聚氰胺的东西。还有输入香港的中国驰名商标的鸡蛋里面的三聚氰胺……
还有还有,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例子,感谢你们啊,生活中的化学导师,真该给你们起立唱颂歌,奏圣乐。我等平头百姓、一介书生不会吹拉弹唱,胡诌一篇文章聊表寸心,还要像春节小品中范伟扮演的角色那样对你们说感谢你们啊,谢谢噢,然后使劲的握一下手,拄着双拐一瘸一拐地走了。缘分啊,谁让我们是中国人呢,不能怪别人,还得去买洋人的东西。
最后一句话,咬耳朵说句悄悄话,“导师们”,这样的论证不知您是否满意和欣赏,敬请批评雅正、斧正,由我这个有可能被评为本世纪十大“不良学者”冠军继续给您论证,放心大胆地少出一条血路吧,“化学添加剂知识改变命运”,不懂化学知识就可能变成让树上的橘子滞销,干嘛不用剧毒的乐果治理虫患呢?真是孺子不可教也。毕竟挣钱才是硬道理,人活着不就是为了一个钱字么,无钱寸步难行啊,管他什么良心、孝心;公德、美德;还有什么温总理推荐大家看的古希腊皇帝马可·奥勒留《沉思录》里面的胡言乱语,统统让狗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