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来看,通过改革美元将美元升级为一种真正的超单一主权的全球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10年商品房史的3个“史无前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城市长期实行福利房制度。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从此,普通市民和从农村大量入城的新市民开始自己买房,中国的商品房时代来临,实施了近50年的福利房制度迅速消失。到市场的海洋里淘房子成了唯一的选择。
1998年到2008年,中国人在10年间造就了世界房地产史上的3个“史无前例”。一是史无前例地在最短的时间内建造了最多的房子;二是史无前例地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了比房子多得多的消费、投资和投机混杂的购房者;三是在必然的供小于求的情况下,史无前例地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了最大面积的高房价。
“政策房三剑客”
2007年国务院强调加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2008年各地出台了《2008~2012年住房建设规划》,明确住房保障产品建设规模;同年11月,在中央“4万亿投资”的背景下,“9000亿安居工程投资计划”随之推出。
总地来看,10年后,面对高房价带来的压抑性需求不足,中央政府和大多数负责任的地方政府适时加大了住房保障力度,于是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作为“政策房三剑客”大量杀进2008年,2008年也因此被不少人称作中国的“保障性住房年”、“政策房回归年”。房改整整10年之后,我国的住房制度似乎走向了“再提保障,重归民生”的轮回。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一手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手建立完善的商品房市场供应体系,中国房地产将形成两手“双管齐下”的市场格局似乎已成为房产界新的共识。此种二元化市场理论认为,今后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将实行市场化和保障化两条轨道,界定好市场与保障之间的界线,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最终形成比较健全的住房“二元化”、“双轨制”体系。其中,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政府要作主导者;而纯粹的商品住宅市场,应该全面放开,不能再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