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购并沃尔沃,消息传播至今,一波三折远不能形容,称为“一波N折”都不过分。仅仅在两天前,随着沃尔沃工会的表态、与福特达成的协议,貌似渐趋明朗,但日前又有国外媒体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部门的交易目前因融资谈判和签署文件的细节问题陷入停滞,中国农历新年前将不会签约。
如果仅仅是延期签约,年前年后不过是早晚的问题。但请不要忘记:吉利如欲购并沃尔沃,资金问题是一个关键,而融资能否成功,更是交易能否达成的关键因素。依靠吉利自身资金,显然是难以完成交易的(所需资金至少在15亿美元以上,有心者可以计算一下吉利十年发展以来的利润积累,以作为参考)。高盛此前曾有过注资意向,但区区不到3亿美元的资金,恐难成事。一句话:吉利购并沃尔沃,很可能再次陷入尴尬的境地。
吉利矢志购并沃尔沃,冠冕堂皇的理由太多,业内也多评价为“提高品牌价值,为产品打进国际市场做准备”。但认真分析,这个目的当是空中楼阁。涉及购并的另一方福特公司,对待沃尔沃的被购并,态度已经非常明确,此前诸多报道已经涉及,看起来是明显的“找到下家全身而退”,单靠吉利的力量,别说将沃尔沃的品牌发扬光大,就是短时间内磨合成功、造出能够打入国际市场的产品都非易事,至于“提升品牌价值”云云,一个被购并的品牌反倒能提升购并方,这听起来不滑稽么?
那么,吉利“求远水解近渴”的目的是什么呢?
且放下吉利购并沃尔沃一事,看看再看一下吉利在兰州大建基地的举措。
吉利在兰州建厂,最初的目的还是要找到一个打入国际市场的出口。北美、欧洲市场对吉利来说尚属遥远,但进军中东、俄罗斯要现实得多。可惜的是:因金融危机影响,吉利原计划的目标市场变得相当模糊,吉利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争取利用在西北建立的基地,来开拓西北市场。
“外购内建”两手抓,目的最初都是为了争取出口,只是一个算“远期目标”,一个算“近期目标”,但从目前的形势看,却是一个限于资金因素、一个限于市场原因,希望都面临着破灭的危险。
以上所述,仍是把吉利“外购内建”的目的锁定为“争取出口”的定位上,这也是被舆论普遍锁定的定位。但笔者认为,吉利“外购内建”最初的定位也许与争取出口有关,但绝非唯一的目的。吉利更主要的想法仍是借助“外购内建”扩大规模,立足于国内的市场,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为了防止被国内某些企业借助强力“反购并”。如果结合今年初有关部门接连推出的利空政策、特别是工信部的产能调查,就不得不佩服吉利的这些举措,是有先见之明的。
可吉利的举措,都属于“险棋”,且不说融资很难绕过国内银行,单是扩充产能同样要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2009年级里虽然取得了比预期要高的销售业绩,但与奇瑞、后来居上的比亚迪相比,已经处于相对的劣势,更何况目前的销售网络建设、品牌忠诚度培养、甚至包括新车型推广上问题颇多。如果吉利购并沃尔沃成功,一些潜在的问题暂时可以被掩盖,这就为最终解决争取了时间,但如果购并失败,这些问题必然在新年独立困扰其发展。
个人认为,无论吉利购并沃尔沃能否成功(现在看笔者仍持悲观态度),目前吉利都该把注意力集中投向国内市场,在经销商网络建设、新产品宣传上更多下功夫,把基础夯实。如此,吉利在2010年会走得更稳一些。否则,吉利一直想要通过“外购内建”摆脱的命运,恐怕最终会成为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