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从上个月的表现看,2010年,虽然说不上“井喷”,“刚性”依旧不衰。除了GDP、经济发展,博主认为:刚性需求还有另外一个引擎——从众心态、社会因素。
张小姐是吉林省长春市某事业单位一名员工,有一天早上打扫完房间,推开窗往楼下一看:哇,满院子都是车,她忽然意识到自己也该拥有一部车了,虽然上班的路不远,虽然需要用车的时候不多,虽然自己的收入不算高。这种购车动机,出自于一种从众心态,是社会性的表现,经济收入提高有一定的原因,却不是决定因素。一句话:社会拥车意识影响了她!总之,当汽车梦想成为一种社会群体意识的时候,就形成了一股消费的洪流。
这几年,面对“典型”的中国汽车市场,岁尾年初,行业专家总要进行一番盘点和预测,盘点一般准确度比较高,因为剖析的是已经发生的事情,预测却时不时令人大跌眼镜,其主要原因:许多人关注的只是经济指标,忽略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动因。
汽车是大宗消费品,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才消费得起,家庭收入显然很重要、是基础,但是,随着城市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当坐地铁、乘公交车,甚至骑自行车的速度大于自驾车时;当弱小女子偏偏倾心大SUV时;当富有一族时常一个人出行却一定要由中级车换成高级车、豪华车的时候……社会意识则成为了刚性需求的另一个引擎,这个引擎马力强劲,其动力甚至超过了经济引擎。
股市起起落落,人们的心理预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资金的流向……汽车消费也存在着这种苗头。
有人认为:是政策带来了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井喷”,表面看是这么回事,事实却有些牵强,政策唤发和助推了汽车消费的“社会意识”,某种角度看,政策只不过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分析这几年汽车消费现象:两厢车由冷变热、跨界车大行其道、城市SUV成为女性驾车者的挚爱……许多现象都有“人”的影子,这个“引擎”以不同的方式施展着威力。还有,为什么大车在中国格外受欢迎;就中高级车而言,为什么高配置的卖得俏……人的社会意识形成了中国汽车市场特有的“风景”。
中国汽车市场的刚性需求,肯定是经济向好的反映,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因素的影响。
相比其他行业,汽车大投入、大产出、大风险,发展快对拉动经济贡献巨大,发展快也有隐忧,一旦忽然慢下来,带来的则是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要善于引导“两大引擎”,让其发挥作用,又不能超载,均衡、可持续发展方为上策。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