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2月12日《时事直通车》节目播出“邱震海:温家宝新春讲话发出了重要信号”,邱震海认为,这是中国高层,在国家发展的最高思想、理念,或者说最高的国家发展哲学方面发生的一个非常微妙的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当主持人亚芳问:你怎么解读温总理讲话当中所提到的“尊严”这两个字?那么尊严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邱震海解释说:温家宝总理今天晚上在春节团拜会提出的“让人民生活的更有尊严”,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说法,但我认为意味深长。我觉得跟“以人为本”相比,这是跟现代文明的公民的概念相对接,“让人民生活的更有尊严”,这是更进一步的提法。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社会当中,尊严那是皇上的事,体面那是有钱人的事,至于一般普通的老百姓,如果你是一个没钱的,不是个有官的,那么你根本就不要想有尊严二字。在现在当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到三十年,当我们的工业或者现代化已经进行了至少二十几年的时候,我们发现其实中国正在步入过去几百年国际和人类都有过的一种现代化发展二三十年以后基本的一种困境,那就是农业化慢慢地为工业化所代替。工业化的一个简单的标志就是城市化,于是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农村人口大量的进入城市,以及城市治安的恶化,贫富不均、收入不公、分配不公,乃至官商勾结,我想所有的这些问题都产生了。
在这些问题当中,最主要的我们要厘清一个公民的概念,就是不管你人是富还是贫穷,是生病还是健康,甚至不管你的能力是大还是小,只要是个人,你就应该过的像人一样的有尊严的生活。首先我认为就是在物质层面上,要使全体人民,不是以他的能力是不是能够达到所及,不是以他是不是健康,不是以是不是有能力,不是以是不是富有为简单的标志,而是要让所有人在分配基本上公平的情况下,能够享受一个做人的尊严。第二个,作为一个人,当他基本满足物质需求了以后,自然会有一个精神上的需求。他要活的心情舒畅,他要在这个社会当中畅所欲言,他要让所有人能够感到生活在这个社会,生活在这个国家是一件非常舒畅,乃至于非常美丽的事情。当然,人要活的有尊严,我想这是个阶段性努力的过程,但首先我想中国最高层提出了这个哲学,我想在新年来临之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邱震海对温总理新春讲话的解读更高地停留在了国家对民生发展意愿的哲学层面,具体一点是通过古今和传统认知的对比中,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分析了一个正常的“公民社会”公民应该享有的尊严。从邱震海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公民观的形成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的,那就就是只有到了城市化来临的时候,才能形成基本的公民观。当然这样认识也仅是邱先生的一家之言,我想随着人们对公民观的认识不断加深,温总理讲话背后的更深含义也一定会发掘出来。
为了更好地理解温总理“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这句话的含义,我在网上浏览了一些网友的观点,作为对邱先生解读的注脚和补充。在互联网上,有网友认为温总理讲话反映了“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之所以伟大,很大层面上并不是因为他的个人能力最为强大,而是他敏锐的感觉到人民的意愿,历史的潮流,从而作出了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决策!”也有网友认为“这个信号就是让大家看到希望!(从中)感受到了胡温的用心良苦,感受到了胡温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的责任心。如果能够落实,堪比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意义。(这就好比)一股暖流,撒向人间!胡温,了不起!”还有网友认为“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尊严的基石。理念是行动的开始,什么时候能够消除管本位的体制,真正的让官员置于大众的监督之下。让官员如履薄冰的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让百姓体味到尊严。”
从温总理的讲话体现出来的新意,确实折射出了国家发展哲学的微妙变化,也可以看做是“国家把人民的尊严看作是国家发展的最高哲学”,这确实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我想只要高层重视了,再配以正确的措施加以推进,人民的尊严和中国的发展就一定会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