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志刚
本报记者 任一龙
近日,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志刚为组长的全国政协“加快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形成中国—东盟合作新格局”专题调研组一行,在广西、海南、广东三省区,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北部湾区域经济开发与合作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张志刚说,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南向对外开放的一个战略重点,应该在国家层面建立起一个主导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构,同时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政策拓展到周边的省份。
记者:此次专题调研的背景是什么?
张志刚:对北部湾的开发建设,全国政协一直高度重视。
全国政协曾先后四次派调研组去广西和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四省市调研,充分了解北部湾及西南各省市的经济情况。
2007年6月1日至4日,贾庆林主席和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王忠禹专程前往广西,就“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行调研。6月4日,全国政协在广西自治区北海市主办了“北部湾新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合作”专题研讨会。贾庆林主席会前会见了全体与会代表,王忠禹副主席在研讨会上讲话。7月23日,全国政协又在北京召开了“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与建设,推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专题协商会,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曾培炎出席了协商会。去年8月21日,贾庆林主席及本届多位政协领导又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继续关注北部湾的发展。
记者:2006年年底,您参加了全国政协“推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专题组的调研。和您上次去相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有什么变化?
张志刚: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惊人,当年深圳开发的景象在广西重现了。南宁保税物流园区出现了两天半建一层楼的纪录。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从开工建设到通过验收,仅用208天,这是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史上用时最短的。防城港的货物堆满码头,白还是经济开发区热火朝天。钦州市保税港区从获批时一片茫茫大海到封关运营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并创下一天填海造地40亩的奇迹。2006年底,我们去的时候那里还是一片海,当年拿着望远镜都看不到头。如今填出了一片地,建起了钦州保税港区大楼。这一片大海面貌已经被求变思改、勤劳勇敢的钦州人民所改写,是现代版的“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
和北部湾经济区一样,广西发生了巨大变化。每年定期举办的东盟博览会已经成为广西的品牌,东盟经济合作区正在南宁建设。现在,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速度快于广西的发展速度,而广西的发展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记者:这次调研的重点是什么?
张志刚: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引起了周边省份的关注,他们希望北部湾经济区的相关政策拓展到周边地区,如云南、广东西部和海南等地。根据贾庆林主席的批示,为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全国政协组织了一个跨界别的调研组,就这一问题进行调研。
记者:最突出的问题有哪些?
张志刚:首先,缺乏高层次的统筹协调机制。由于各省区之间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有较大差异,在“分省而治”的条件下,如何从国家层面来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显得很紧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管理体制也尚未理顺,经济区内各行政市之间缺乏协调,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北部湾经济区有不少是民族地区,地处边疆,是对东盟开放的前沿地带,直接承担着同东盟合作的光荣而繁重任务。但区域内有些地区条件落后,还有不少贫困县,有人称之为“西部中的西部”。因此,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亟待建立,客观需要在国家层面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协调牵头部门。
第二、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一些省区之间还有断头路,有的地方需要建设铁路复线,还有的需要新增一些线路。北、钦、防及湛江各港口集疏运能力薄弱。比如,防城港反映铁路车皮满足率仅60%左右,铁路港口压货压港现象十分严重。再如海南到雷州半岛的通路也需要一个类似珠港澳之间的跨海大桥。于越南、老挝、缅甸相邻的云南、广西也需要在交通上“互连互通、协力共建”。
第三、产业支撑较弱。北部湾沿海地区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总体上缺乏大企业进驻、大项目的支撑,经济实力弱小,产业基础薄弱。当前,各地争相布局临港产业,但有“同质化”倾向,而且重型化倾向明显。
第四,相邻省区希望北部湾政策能够扩展到周边的省份。广东湛江反映更强烈,2006年,国务院审议并通过《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把湛江港确定为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的主体港,,但湛江港并不像广西沿海港口那样享受西部开发政策,使湛江港的区位优势和战略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陷于“经济腹地划分不东不西,扶持政策实施上缺了点东西”的尴尬处境。
记者:如何解决好制约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问题?
张志刚:第一,调研小组建议国家成立“北部湾开放开发协调小组”或“北部湾开放开发部级联席会议”,由发改委、商务部等部委及南部四省区(粤、桂、滇、琼)政府组成,按照职能分工、对内事务由发改委牵头,对外经济事务由商务部牵头,着力避免北部湾城市群、港口群、产业群的重复建设,同时建议在实践一段时间后,根据广西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批准广西对北部湾经济区管理体制进行必要调整。
第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配套与互联互通。加快北部湾区域内铁路公路建设的同时,适当加快与周边“协力共建、互连互通”的泛亚铁路、昆曼公路大桥建设,云南中缅交通项目建设,实现我与中南半岛的共同发展。
第三,统筹对北部湾相关省区的产业布局,建立各具特色的产业基础。国家应继续加大对北部湾地区产业布局,努力打造区域发展的产业支撑平台。这一地区沿海的独特地理优势,进口的石油和铁矿石经水运到这里后,直接上岸就可以炼铁、炼油等深加工。建议在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的同时、在全国统筹平衡的基础上,适度加快湛江、防城港精品钢铁基地和北部湾大型石化循环经济的建设。
第四,建议国家继续从总体推进南部对外开放战略的高度出发,将北部湾经济区的现有政策扩展到广东省湛江市和海南省,以体现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加快作为北部湾经济区战略支点的湛江市和海南省绿色产业的发展。
总结起来,是四句话:建立国家层面的北部湾开放开发统筹协调机制;巩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各具特色的产业基础;把北部湾的政策优化扩展到周边地区。
记者:您觉得,北部湾的建设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张志刚:北部湾经济区应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和绿色低碳积极的要求,加快先进的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布局,不宜使临港产业过度偏于重化工。经济区建设要高起点,要选择节约资源、环境友好、附加值与技术含量高的项目。
目前,全国政协积极委员会还在继续研究和探索如何进一步加快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课题,从领导体制、基础设施、产业支撑、金融支持和周边协调发展等,特别是今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是与周边钢铁发展的重要机遇,还有可能对如何加快北部湾地区发展的问题再次开展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