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文化浮躁


中国人的文化浮躁

1993年夏,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国际研究所所长[美]塞缪尔、亨廷顿在美国《外交》季发表了一篇文章《文明的冲突》。在西方引起了长达三年的争论,据说其震撼力度超过该季20世纪40年代以来其他任何文章。作者认为:“这篇文章引起了人们的各种反应,包括新奇、义愤、恐惧和困惑。无论这篇文章还产生了其他什么效果,它已触动了各个文明中的人们的神经。”

作者说:“我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论点:正在出现的全球政治主要和最危险的方面将是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冲突,引起了人们的各种反应。”

据说中国学者“对之持相当批评的态度”。这是中国妄自尊大的一贯态度。中国语境的“唯我独尊,兼容天下”的文字功夫,不是中文母语的人,是无法理解的。这也是塞缪尔、亨廷顿决定写作出版《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原因之一。

对比邓小平提出的“三个坚持下的改革开放”方针,中国自1980年以来,已经在行动上走着“重建多种文明”的自由社会的新秩序。中国主流派学者坚持批评西方的所有言论的原因,是为了岌岌可危的“三个坚持”的一论独大的困境。

中国被五千年,尤其是20世纪初期的内忧外患吓坏了。中国人喜欢留面子的潜意识规则的语境,说穿了,就是邓小平一再强调的“和平机遇中的经济图强”!所谓“底线”,就是“不折腾”,所以才有“发展是硬道理”的强调。

不管怎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白猫黑猫抓得住老鼠才是好猫。这一切的发展前题就是不折腾才能进步。

然而,现实世界中的“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如何重建中国乃至世界的新秩序?三个坚持是否能解决“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冲突”?从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看,富起来了的中国,如何融入多元文明、多级的世界,转向了“科学”的方法上。

这就是中国体制改革适应经济开放的课题。

“(冷战期间)这些集团之间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意识形态来界定的。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中国政府在外交言论上已经明智地“避开意识形态”的名词和话题。但传统的军事宣教材料和国内意识形态的主流教义并没有多少转变。“中国对自身文化的伸展所导致的冲突”,还在“延续仇日仇美仇西方”之中不可自拔。网络语境上这种深陷意识形态忆苦思甜的撒娇装傻思维,使中国的理论研究滞后于经济的超速增长。

在西方巳经明确了“西方的未来和由各种文明构成的世界未来”处于“文明的冲突对世界和平造成最大威胁”的现实后,得出“建立在文明之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的保障。”的结论。而中国网民民意还陷在“阶级斗争”的怀旧的浮躁之中。

国内一部分网民(主要是部队政工干部),已经转入到借“国学”伸张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中国国际研究机构则“义正严辞”地坚持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观念向国人介绍国际事件,这才是中国的“信仰混乱”的悲哀。

西方对资本的批判性的研究,产生了高福利的现代化富裕社会文明。[英]亚当、斯密写了《国富论》又写了《道德情操论》。[英]马歇尔直接指出:“竟争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近代产业的特征用一个名词来概括就是经济自由。”

中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古代文明,这种文明使1840年之前的中国衰败了。西方文明的东进冲突,促使中国门户开放与世界接轨。中国与西方文明的冲突方式造成了百年战争的灾难。现在可以肯定地说,新中固初建的30年,其治理之法太过偏激。58年的左右派之分和文革两派之争,都是进步主义的探索。

研究国际金融的学者、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美]保罗、克鲁格曼说:“二十一世纪初的美国有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就是自称自由主义者的人从某个重要的观点看,其实是保守派。而自称保守主义者的人则大半是极端的激进派。”中国自1949年起也有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文革时期套用了五四时期的派系划分法,把自称保守主义的人称为保皇派,他们语无伦次,动辄杀人放火,全国武斗的第N枪都是由他们打响的。

今天网上的政治民兵也就是当年文革的自称保守主义的子孙,一言不合就让你“挂上背宗忘祖叛徒汉奸卖国贼”的帽子,更有甚者要淫人全家妇女。

最近各网站加强了跟帖管治,名博文尾少见这类污言秽语了。但还有一个乌有之乡网站继续磨刀拭剑传播这类挑衅和粗口。显现了中国两派的冲突的不可调和性。

文化大革命的“四大自由”,以阶级斗争为纲,明刀暗枪支持保守派动武,才造成了文革的自取灭亡。

[美]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的立论,不仅适合于国际新秩序的构建,更适合于中国文明的进步发展。中国早就把“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写入宪法,而开始开放一点,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

一元论的长期禁锢,至今不肯承认多元文明冲突的意识形态,坚持一元论的“神圣不可侵犯”,并用这种血红双眼看世界,其结果是自闭症顽疾而不能自圆其说。

更严重的后果是灌输中国一些“乖孩子”,在三忠于的民族凝聚中,喊打减杀的文化浮躁。

这种中央精英做一套,主流理论又是另一套的现状,其实是冷战期间的西方社会状况。西方靠研究“文明的冲突”,而进步了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中国起步太晚,古人云:何不掌灯?为时未晚也。

“我很遗憾地说,这不是一本令人赏心悦目的书。书中内容包括经济挫败、领导无方、当权者的谎言;但也不必失望,毕竟美国(中国。我加上的)经历的都不是绝症。治疗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哪里出了问题,以及是怎样出问题的。”(保罗、克鲁格曼语)

文化的浮躁只会如文革一样,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