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工荒只能是一时之荒


                                  张其仔 

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仍然十分丰富。可最近又听到大量报道,报道很多地方了出现了民工荒,不仅是技工,而且还包括一般工人。对此也出现了大量争论,有人把它归之于企业给的工资太低;有人把它归之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很快,很多人都在本地就业;还有人把它归之于人口结构发

生了变化,80后、90年后成为民工主力,他们与老民工,对工资和工资条件有着更高的要求;有经济学家甚至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刘易斯转折点。这些或许都有些道理,但这些都是长期因素,无法解释为什么突然之间到处出现劳动力短缺.

对中国的劳动力供求状况的总体判断,结构性的矛盾是存在的,但劳动力总体上是供大于求。在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大量关于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报道呢?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我这里提出一种适应性劳动力市场假设..我有一个猜想:中国的民工荒只是一时之荒。这个荒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民工要适应的新劳动力市场需要一个时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的企业出现了解雇民工潮,一些企业开始拖欠民工工资。中国为了扩大内需,采取了很多措施,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这些都给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带来了一些新的特点,对这些新的特点,民工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经过一个时期的适应之后,民工的供给会有所增加。

中国的社会结构特点进一步放大了民工适应新市场带来的供求矛盾。中国社会的特点是,人与人的交往较为紧密,相互之间的影响较大。一个人不出去找工作,会影响一批人不出去找工作。通过这样的一个结构,一些人的行为,可能会影响一大批人。所以,劳动力的供求不足会突然出现。随着人们逐渐适应新的环境,一些人的行为调整后,会影响到另外一些人,一个人出去找工作,会带动一大批人出去找工作,所以,劳动力供大求的问题又会突然出现。

附:

人保部调查称招工难或更加严重 廉价时代将终结

2010-2-27  8:45:00  华夏时报  共有评论0条  进入理财大学 中国的民工荒只能是一时之荒 - 张其仔 - 张其仔的博客

  别了,廉价劳动力时代

  本报记者 徐芸茜 周开平 广州报道

  春节过后,大面积“用工荒”现象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蔓延开来。

  “部分工厂初七开工,现在已经开始接第二季度的订单了。”汕头名扬玩具企业老板刘名扬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的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缺工问题。

  电焊工,2500元/月。为了及时找到工人确保订单及时完成,很多外贸企业不得不提高工人薪资待遇,但是加之不断高涨的原材料成本,企业来之不易的利润却很有可能被挤掉。

  人保部2月24日发布的“部分城市2010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和2009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用工荒”局限于一定范围和特定时间段,但局部地区的“用工荒”却有可能进一步升级。

  据介绍,此次调查均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分别覆盖了全国13个省的26个大中城市和27个省的90个县,共涉及3239家企业和9081名农村外出务工的返乡人员。调查显示,员工和企业期望对2010年薪酬增加比例值分别为14%和9%,5个点的差距预示着劳资关系的紧张。

  上演“抢人”大战

  长三角、珠三角用工告急!为了缓解缺工的状况,许多企业纷纷采取加薪、提高福利待遇等手段争抢农民工资源,上演了一场场“抢人”大战。

  “三六九往外走。”春节过后,很多农民工背着大包小包回到广州。从初三开始,刘名扬便亲自开着自己的小轿车来到劳务市场招工,如遇满意的员工,当即开车接回工厂上班。除此之外,他还不得不提高工资薪酬,以期能够尽快招到工人。即便是这样,几天下来,前来应聘的工人也只有300多人,缺工达到三分之二。

  刘名扬告诉记者,目前一线普通工人最难招,去年一个生产线的普通工人工资也就在1000-1200元之间,现在已经提到1500元了,如果再提高,公司利润就吃不消了。

  东莞一家有18条生产线、2000多名工人的电子企业负责人徐涛告诉本报记者,由于订单堆积,他们大年初三就开工了,但只运作起了两条生产线。目前工厂最缺的就是电焊工,“我们已经在工厂门口、街道、火车站都张贴了招工启事,月薪2500元,但是前来应聘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徐涛说。

  据了解,整个珠三角地区目前用工缺口在200万以上,仅深圳今年年初的用工缺口预计就达80余万。为了应对招工难的情况,很多企业直接在火车站蹲点,一边接回返回的工人,一边招收新工人,还有企业鼓励老员工推荐老乡或朋友一同来打工,推荐成功一个奖励100-200元。

  另一方面,春节假期一结束,各人才招聘市场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张罗招聘会。东莞长安镇汇安人才市场2月20日、21日(农历初七、初八)举办的春节后首场综合性专场招聘会上,进场单位达到167家,共计提供工作岗位2470个。但前来应聘的工人只有700多人,尤其是普工缺口非常大。

  劳资关系大逆转

  时隔一年,劳动力市场从买方市场一下子变为卖方市场。

  去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外贸企业因为订单低迷,开始大规模辞退员工,使得数百万农民工无班可上,增加就业也成了2009年政府努力的方向。尽管有经济危机影响因素存在,但真正的用工环境就真的出现本质差别了吗?

  根据人保部发布的调查显示,春节后企业招工人数比往年有所增加,预计招工有困难的企业比例也在上升。在对企业的调查中,近九成企业表示在春节后准备招用新员工,与往年同期调查相比,节后招工企业比例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并有所上升。

  在具体的用工需求方面,比去年正常用工量净增15%,平均每个企业计划新招员工143人。与2008年同期调查相比,计划新招工人数上升约5个百分点。在被调查企业中,有70%的企业预期今年招工“有困难”或“有一定困难”,与往年相比上升了5个百分点。

  据了解,在已经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中,对于是否赶紧找个企业上班,观望的气氛比较浓,大家都在等待一个更好的薪资报酬。事实上,虽然企业招工人数在增加,但明确表示继续外出务工的人数却较往年在下降。

  人保部对务工人员的调查表明,有62%的返乡务工人员明确表示春节后要继续外出务工,与2008年同期调查相比降低了6个百分点。而还有8%的返乡务工人员表示不再外出务工。

  招工难也使很多外贸企业在一个怪圈里恶性循环,订单增加,缺工严重,增加薪酬,利润减少,这让企业叫苦不迭。

  调查显示,打算继续外出务工的人员预期2010年平均工资收入比2009年实际工资收入增长幅度超过14%。但企业预计员工工资平均上升幅度为9%。这5个百分点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用工荒”。

  “招工荒”的背后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谭炳才认为,从表面上看,经济回暖、订单回升是此次招工难的导火索,但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的低廉工资,对农民工越来越没有吸引力,是导致“招工难”最直接的原因。

  同时,现在新一代的农民工以80后、90后为主要构成体,他们对于包食宿、基本工资加提成等传统的薪资已经不感兴趣。相反,能否学到本领、工作是否有发展才是他们真正关注的。应该说,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已经丧失,这也迫使企业和雇主改善农民工薪资待遇。

  据了解,在东莞已经有一些企业制定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注重员工的发展,帮助其制定职业规划,部分岗位尽量采取内部竞聘制度,以吸引员工就业。

  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院长闫国庆对记者表示,反复出现“用工荒”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发展模式的问题。目前我国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依赖外贸订单生存,这种发展模式让企业的生产安排没有完全的自主权。如再不转变到依靠自主品牌、自主渠道、自主研发的轨道上来,就很难彻底化解“用工荒”难题。“用工荒”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正在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