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财富(旅美日志十九)


 

    有人说,金钱、财富是过眼云烟,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试图通过投资来增值保值,也确实难保财富的永久存在;如果让子女来继承,那是更不靠谱的事。但是让财富转变为精神,让财富与人类永恒的活动相联系,那么财富也变得永恒。

    有学者做过研究,公元1520年前世界上存在的组织和机构至今仍然存在的只有85家。其中15家是宗教组织,70家是大学。当年创造物质财富的工厂、企业、金融等组织机构居然一家也没有了。在今天,企业的生命周期似乎越来越短了,持续兴旺的家族也越来越少了。保留财富看来比创造财富要困难许多。没有精神的支撑,没有以人类永恒活动作为载体,金钱、财富只能是天上的流星,光彩夺目,但稍纵即逝。

    来到斯坦福大学,仿佛来到了100多年前老斯坦福夫妇的家。老斯坦福夫妇如果不是把全部的财富与办大学相联系,那么即使有再多的财富恐怕也归于零了,地球上恐怕也没有人能记得老斯坦福夫妇了。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有教育活动,有教育的活动,就会有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大学的永续存在,老斯坦福夫妇的英名也将永载史册。

    认识到大学的意义并不难,但捐赠自己的全部财富来办大学就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了。为了办好大学,不仅捐出了全部财富,而且还要省吃俭用过清贫的生活,这就更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了。在斯坦福大学,最让人感动的不是斯坦福大学学术的贡献、硅谷的创办、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诞生,而是老斯坦福夫妇伟大的办学精神。

    老斯坦福(Leland Stanford Sr.)是加州的铁路大王,曾经担任过加州州长、美国联邦参议员。老斯坦福夫妇唯一的孩子小里兰德•斯坦福(Leland Stanford Jr.)在欧洲旅行时不幸去世。斯坦福夫妇悲痛欲绝,决定用自己全部的财富和8000余英亩(约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为全加州的孩子建立一所大学,以纪念他们自己的孩子。这所大学被命名为小里兰德·斯坦福大学(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简称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创办过程非常不顺利,斯坦福大学开课的两年后,老斯坦福与世长辞了,整个经营和管理大学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遗孀简•斯坦福的身上。十九世纪末,整个美国经济情况不好,斯坦福夫妇的财产被冻结了。校长乔丹(Jordan)和学校其他顾问建议简•斯坦福关掉斯坦福大学,至少等危机过去再说。这时,简•斯坦福把每年1万元的人寿保险所得也捐给学校。这1万美元大抵相当于她以前贵族式生活的开销。简•斯坦福省吃俭用,将她家里原来的17个管家和仆人减少到3个,每年的开销减少到350美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大学教授一家的生活费。从斯坦福夫人身上我们看到一位真正慈善家的美德。“慈善不是在富有以后拿出自己的闲钱来沽名钓誉,更不是以此来为自己做软广告,慈善是在自己哪怕也很困难的时候都在帮助社会的一种善行。”

    财富是变化的,精神是永恒的。只有当财富转变为精神,财富才得以永恒。老斯坦福夫妇捐献了全部的财富,却让自己变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而且是世世代代最富有的人。

 

斯坦福大学的图书馆

斯坦福大学历久弥新的建筑

纪念教堂(简·斯坦福为纪念丈夫而建)


校园中的小斯坦福博物馆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