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是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由之路,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统筹城乡发展是在党的十六大上首次提出的,十七大继续强调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给予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日前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
危机后的我国发展动力在哪里?目前趋于一致的看法是,过于依赖投资拉动的办法难以持续,仅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只能救一时之急,绝非治本之策;尽管强调稳住外需和扩大内需要相统一,但外部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长期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工业模式正在成为强弩之末。我国亟须为危机后发展找到新的“动力源”,“三农”问题的紧迫性因此空前提高。有鉴于此,今年的一号文件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弱势地区,农民是弱势群体,这一点已被大家完全认同。从统筹城乡发展看,小城镇是县域经济的增长点,是连接城乡、工农的基地。今年一号文件抓住小城镇这个城乡节点,实质上是表明这样一条清晰的政策思路:要解决农业问题,就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要解决农村问题,就要促进小城镇发展;要解决农民问题,就要保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优先发展小城镇事关城乡统筹能否真正落实,事关我国经济能否具备内生的动力和基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要以小城镇为重要抓手,并配套与之相关的整个宏观经济政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认为,统筹城乡发展要办的事情很多,但要分轻重缓急,既要讲量力而行又要讲尽力而为。小城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物质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点,是亿万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直接体现着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状况、农村面貌、农民生活乃至农村文明的总体水平。
令人高兴的是,今年的一号文件从全局分析和把握形势,提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加快城镇化步伐,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这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对于国家未来走向影响极其深远。以小城镇为单位集中整合政策措施,打捆使用惠农资金,不仅符合客观实际,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合力,而且具有纲举目张的战略意义。我认为至少有4个方面的推动作用。
一是有助于探索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是有助于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逐步消除对农民进城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的城乡关系。
三是有助于为农民创造条件立乡成才,特别是有利于在外务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回乡创业。
四是有助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管理好基层环卫、治安、精神文明等事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腿长、农村腿短”的现象十分严重。在大中小城市的建设水平并不比发达国家差,甚至还超过一些发达国家时,小城镇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家统计局披露的一组数据表明:我国近4万个乡镇,有78.5%的中小学存在需要重建的危旧房;有60%的农民没有卫生厕所和污水处理场;有50%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公路和电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51∶1扩大到3.23∶1,年均扩大0.16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农民生产性投入、很少获得社会福利补贴等因素,城乡差距实际达到5∶1或6∶1以上。
需要强调的是,中央早在1998年就提出“小城镇、大战略”,并在2000年6月专门下发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此后的历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有关农村工作的文件中,也反复提出要搞好小城镇建设。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条件,外来人口较多的城镇要从实际出发,完善社会管理职能。
以小城镇为重要抓手的统筹城乡发展,我有一个初步的预期目标,到2015年,70%的行政村和乡镇有上下水设施,污水处理达到国家Ⅲ级排放标准;80%的行政村和乡镇面源污染、工业污染治理程度达到国家标准,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90%的行政村和乡镇道路达到国标规定的通达、硬化水平,实现太阳光电能源、风能、沼气等多种形式的生活能源基本自给。在具体实施步骤上,我建议2010年重点抓1%的小城镇(约400个乡镇)进行试点,适时推广试点典型经验和做法,2013年全面启动。
根据今年一号文件的总体部署,我相信小城镇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小城镇在发展方向上开始发生3个重大变化:一是工作方法的重大变化,从传统的农业角度讲小城镇发展,推进到从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角度讲小城镇发展;二是国家支持方式的重大变化,除了保证已有的惠农、利农、助农的各项政策不会改变以外,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量部分更加相对集中地关注小城镇发展;三是各级政府重视程度的重大变化,从以往的地方推动向中央推动转变,小城镇发展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之一。
只有城乡统筹才能解决“三农”问题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