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与传统货币政策的比较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以泰勒规则为本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准则。这里以美国1994年以来实施的利率政策为例,结合当前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从政策形成和操作层面两个角度加以比较说明。
1、在政策形成方面,泰勒规则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存在诸多差异。
1)两种政策所面临的宏观经济问题不同,所实现的最终目标也不同。泰勒规则所面临的宏观经济问题有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都属于需求冲击。第一种情况是现实中的通货膨胀超出了目标通货膨胀,实际产出水平超出了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即出现正的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此时,美联储就会通过市场操作提高政策利率来抑制过热的宏观经济。第二种情况是出现轻微的经济衰退,且政策利率还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此时的经济出现负的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美联储通过市场操作降低政策利率来刺激经济,走出衰退。该政策的最终目标就是将通货膨胀和产出水平维持在目标水平,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经济过热和经济的轻微衰退属于正常的宏观经济情形,泰勒规则在冲销这两种需求冲击的影响上作用显著;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宏观经济问题一般是宏观经济的深度衰退,甚至流动性陷阱,此时的政策利率已经下调到接近于零的水平,但仍然无法改变产出和就业严重下降和物价持续下跌的趋势,政策利率已经没有操作空间。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多见,所以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一般也被称作非传统性货币政策。
2)最明显的是两种政策的中介目标不同。泰勒规则的中介目标是联邦基金利率。通常情况下,美联储首先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制定一个目标利率,然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进卖出政府短期证券,注入和收回基础货币,从而将银行间拆借利率,即联邦基金利率,调整到目标利率水平;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基础货币,因为这种情况下的利率传导机制已经被堵塞,作为中介目标的政策利率已经不能发挥作用。其操作形式通常是通过直接购买长期国债或私人部门的长期债券甚至有毒资产,向经济体注入超量流动性。
3)两种政策影响经济的传导机制不同。泰勒规则所依赖的是利率传导机制。凯恩斯注重利率对投资的直接效应,托宾注重利率通过影响金融市场的Q值来影响投资,伯南克注重利率通过影响抵押品价格和资产负债表的净值从而影响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信贷量来影响投资活动;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资产组合再调整、财政和信号三种渠道(本文第三部分详加介绍)来影响经济。
4)两种政策的效果不同。泰勒规则一般能够很有效地应对较小规模的正向或负向的需求冲击,从而能够达到稳定宏观经济的效果,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所面临的问题是经济严重衰退和通货紧缩,而传统的利率政策能够有效地应对通货膨胀,但在解决通货紧缩问题上显得无能为力。从日本的政策实践来看,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2、在政策操作层面,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政策操作也和一般意义上的公开市场业务不同,表1详细说明了这一非传统货币政策和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操作在四个方面的区别。
表1              利率政策与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在操作层面的比较

 
公开市场业务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政策操作
时间设定
从1988年以来每天一次
只有当政策利率为零或接近于零时,作为央行的最后的工具被采用
政策工具
买卖短期政府债券
购买长期政府债券和长期私人债券甚至机构债券
政策目标
对隔夜拆借利率施加影响使其趋于政策利率
改变通货膨胀预期,降低长期借贷利率
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会暂时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
长期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