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华
----------------
古代,对于不同年龄的女子,有不同的称呼。女孩12岁往往被称为“金钗之年”,16岁被称“碧玉年华”,20岁为“桃李年华”,24岁为“花信年华”。而知名度最高的,要数“豆蔻年华”。
豆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芭蕉,花淡黄色,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豆蔻年华”之“豆蔻”,就是从这种植物引申出来的。“豆蔻年华”源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大意说柔弱美丽的十三岁多的少女,看起来就像是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梢头的嫩芽那般美好。
很显然,“豆蔻年华”只能指十多岁的少女。如果硬要往大处扩展,最多也只能扩展到二十岁,再往外扩展就过于牵强了。
大刀阔斧,锐意改革
----------------
杨坚一登上金銮宝座,就大施雄才伟略。
他在乡间设置义仓,其储粮由百姓捐纳,以备饥荒。而且明确规定:“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一般百姓都捐献得起,可谓“最古老的社会保障制度”。
隋以前,能否当官凭借的不是才能,而是身份,没有家庭背景的“寒门”子弟是不能入朝为官的。隋文帝首创科举制,有才之人均有机会入朝为官,着实是一创举。
此外,他还实行均田制,确立三省六部制,改革币制,废除酷刑……
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最伟大的皇帝有两个,一个是秦始皇,一个是隋文帝。他们都是大刀阔斧,锐意改革的代表。
或许,正是因为改革力度过大,触犯了诸多利益,以至于都成了短命的过渡王朝。秦朝仅15载而亡,隋朝亦仅37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