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竞争走向群体竞争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近年来中国涌现出一大批都市圈或城市群。较典型的有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首都圈)、山东半岛城市群、沈阳都市圈、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都市圈、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这些都市圈或城市群已经成为引领和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地区。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当前中国的区域竞争主要表现为各都市圈之间的群体竞争,而不单纯是过去那种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例如,北京和上海、广州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首都圈同长三角、珠三角都市圈之间的竞争。以都市圈或城市群和产业链为主体的群体竞争,已经成为当前区域竞争的新特点。可以说,我国区域竞争正在由过去的个体竞争走向群体竞争,目前已经进入到群体竞争的新时代。

这种群体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都市圈之间的竞争。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城市竞争是区域竞争的关键。过去,我国城市竞争主要表现为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如北京与上海、广州之间的竞争。但随着都市圈的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单个城市已经被整合到都市圈之中,并承担特定的功能,其作用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能量,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在区域一体化基础上以都市圈的竞争取代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就成为一种新的竞争态势。尤其是,在参与高层次的全国竞争和国际竞争中,都市圈竞争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企业是参与区域竞争的微观主体。在区域竞争中,企业竞争力的大小是决定区域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过去,区域产业竞争主要表现为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但单个企业的能力是有限的。区域产业涉及到上、中、下游各个环节,需要相关产业的配合和支撑。随着区域竞争的加剧和产业链式发展,区域产业竞争出现了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走向产业链式竞争的趋势。在这种新的竞争态势下,区域竞争力并非完全取决于单个企业,而是决定于区域整个产业链的整体竞争优势。可以说,未来的区域产业竞争将是以整个产业链来参与全国的竞争和国际竞争。这样,就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区域发展中存在的“有企业无产业”的状况,逐步构筑区域产业链的整体竞争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区域竞争力将集中体现在面向都市圈一体化的产业链整体优势方面。一个区域在产业链的某个环节具有竞争力,并不代表这个产业链就有竞争力。因此,面向整个都市圈,整合各方面资源,建立新型分工与合作机制,形成都市圈一体化的产业链整体优势,将是提升都市圈整体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荷兰兰斯塔德(Randstad)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兰斯塔德是由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乌特勒茨4个大城市和2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在这一城市群中,各个城市分工明确,并通过快速交通网络有机连接起来,城市之间是“绿心”和绿色走廊。其中,阿姆斯特丹是空港、金融和现代服务中心;海牙是行政中心,为荷兰政府和诸多国际机构的所在地;鹿特丹为欧洲第一大港(曾经是世界第一大港),港口经济和临港工业十分发达;而乌特勒茨作为荷兰的地理中心,为全国的交通运输和物流中心。其他中小城市的专业化分工也十分明确。对荷兰政府而言,构建兰斯塔德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拿兰斯塔德与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相抗衡,以都市圈的整体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荷兰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档次,同时避免单中心国际大都市带来的“膨胀病”,创造一个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宜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