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变成了抢注中文域名,并描述出了一个虚假的前景。抢注者本来对域名一无所知,却勇敢地坐上了这趟所谓的互联网“末班车”。等他们明白过来,才发现钱已经扔到了水里,互联网让他们更看不懂。
一个中文域名的有力推广者,一个言必称中文域名涉及国家安危、企业品牌保护的公司,自己的域名却被他人抢注了去,并在互联网上以50万元的价格叫卖。面对这样的挑衅,它依然可以无动于衷。
在中文域名市场上,铭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铭万)开始浮出水面。这个成立不到四年的公司,依靠代理注册中文域名,在四年里发展成一个员工达4000人,在全国拥有40余家分公司的企业集团。据媒体报道,其2005年销售额高达1亿元,通过对相关媒体的报道分析,2006年,其销售额可能超过1.5亿元。
在这巨大的销售额背后,则是遍布于全国的中文域名炒家们的永远伤痛。记者调查了解到,已经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人群只是铭万客户的冰山一角,但也随处可见为中文域名付出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却无丝毫回报的上当者。更多所谓的投资者仍然蒙在鼓里,梦想着其实并不值钱的中文域名给他带来巨额财富。也因为如此,目前还很难统计究竟有多少人、花费多少钱参与了中文域名的炒作,但可以预计的是,他们进行的所谓“域名投资”将没有回报。
知者知之,谓其荒唐;不知者不知,亟需警醒。
铭万 域名原来是这么卖的
注册一个域名要花费近2万元,这种价格在懂行的人看来匪夷所思,但它却真实地发生着。中了圈套的人虽然分布在全国不同的地方,经历却惊人地相似。
圈套一:电话轰炸
2006年1月的某天,在成都做二手汽车生意的杨敏接到了一个改变他生活的神秘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告诉他说,现在投资“中文域名”将会“很有赚头”。
“铭万打电话来说中文域名能卖很多钱,还向我做了好多承诺,说卖不出去退钱之类的。”杨敏说。在被铭万销售人员电话轰炸的同时,他还隐隐听到了电话那一端传来的销售人员同事的声音,“那些声音说,快快,又有一个词被注了,赶快!”
不止杨敏,记者采访到的众多人士都有着与杨敏类似的经历。程先生(化名),福建人,在福州做工程项目。2006年初的一天,一个电话找到了他。
“他们是通过我在福州当地的媒体上做的广告找到我的。”因为经营着一家小企业,程先生经常在当地的媒体上刊登广告,联系信息就这样被透露了出去。通过报纸,铭万销售人员找到了他,劝他投资域名。
一位网友写下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的一位做企业的朋友接到了铭万的电话,要求他注册中文域名,在一段时期里,电话不断,而被骚扰者已经清楚地知道其中的内幕,所以干脆地拒绝了。即使是这样,电话骚扰仍然持续了一段时间。
“中国人太多了。”铭万一位销售人员说,全国有4000多万中小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不断的电话轰炸让他们中的一些人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
圈套二:会议营销
由于经受不住长期的电话轰炸,杨敏接受铭万销售人员的邀请,参加了该公司组织的会议。在成都一家大酒店,杨敏和众多被销售人员邀请来的人们一道听一名讲师讲了一堂课,然后他花费19000元,购买了中国台湾省某知名电脑品牌专卖的全套中文域名。
杨敏是全世界众多域名投资者中的一个。在中国,他们被称为“玉米虫(域名虫的谐音)”。和职业玉米虫不同的是,在花费19000元注册中文域名之前,杨敏尚不知道什么是域名,那时的他只知道上QQ聊天,或者登录门户网站看新闻。杨敏的域名知识,首先来自于铭万的销售人员。销售人员不仅在电话里向他介绍一些域名投资的“成功案例”,还在现场销售会上拿出一些媒体刊登的域名炒作新闻给他看,告诉他某某域名卖了多少钱等等。“现场的气氛特别紧张,让我不由得想买。”杨敏说。
和远在中国西南成都的杨敏一样,远在东南福州的程先生也经历了一场培训会。会上,一名讲师自称在全国进行巡回演讲,所演讲的主题听起来是信息化培训,其实却是中文域名销售。
主讲人宣称中文域名涉及到国家安全,是重要资源,具有惟一性,投资一些名人和名牌的中文域名能够高价卖出等。
程先生与其他人一样,事前并不知道什么是中文域名。他看到了销售人员拿出的媒体报道称,某中文域名被抢注后,被抢注方为此花费巨资购回。在现场,一位铭万销售人员还拿着话筒走来走去地喊话,大声喊又有某个域名被注册了。这种环境中,程先生疯狂了。“他们(铭万)大喊大叫,现场的气氛特别紧张,给人的感觉是再不注册就没有了。”
程先生为中文域名投入了近20万元。“我一共买了200多个域名。”程先生说,在当地他遇到一个人,此人自称注册了国内某知名节目主持人名字的中文域名,在网上拍卖时,有域名炒家愿意出价20万元购买。这个例子让程先生们疯狂。
培训会的招式似乎一直在不断地翻新。到2007年,版本又发生了改变。2007年1月的一天,范世永接到了一个来自铭万销售人员的电话,电话中说他们正举办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的项目,邀请他参会。范是长春人,在这个汽车城里,他作为股东之一,经营着一家汽车配件公司。对他这样的中小企业主而言,非常希望获得国家政策方面的信息,这样的会议他也乐于参加。
但参会之后,他发现似乎并不是这么回事。“会上有一个讲师,说是什么专家,他一直强调从国家安全角度和域名投资回报率等方面考虑,中文域名值得个人投资。”
和杨敏一样,范世永之前也并不清楚什么是中文域名,虽然他也上网,但他只是作为网商在阿里巴巴网站完成采购和销售,自己的公司没有域名,在当前也没有做独立网站的需求。但在这次所谓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会上,现场的火爆气氛使得有着多年从商经验、头脑精明的范世永掏出19000元,注册了“一套”中文域名。
圈套三:注册10年不被仲裁
为了一个中文词汇,杨敏就花费了19000元,这对于绝大多数非玉米虫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杨敏告诉记者,为了避免上当,他自己也到互联网上了解过相关的域名注册知识,在半懂不懂的状态下,他询问销售人员,自己是否可以只注册5年或者更短一些时间,因为这样便宜一些。在铭万销售人员的怂恿下,他所注册的“一套”中文域名包括了中文。cc、。cn、。net、。中国、。公司、。网络,一共六个后缀,其中。cc域名的年费用是500元,其他均为280元。如果只注册5年或者更短一些时间,他可以节省一大笔钱。但是销售人员告诉他,最少也要注册10年,因为他注册的域名有可能被他人通过仲裁夺走,只有注册10年,这个域名才不能被仲裁,他才能保住域名。
事实上,当他花费了19000元之后,铭万销售人员看他已经没有多少钱了,就又开始劝说他只注册1、2年的域名,直到他把3万元的积蓄全部花光。
同杨敏一样,范世永一次性注册10年域名的原因也是销售人员告诉他注册10年域名就不能被仲裁。事后,范世永通过向朋友请教才知道,域名并不是一次要注册10年,而是注册1年就可以,事实上,域名注册的最长时间也才10年。无论注册几年,只要在仲裁期内,注册知名企业的域名都会轻易就被仲裁回去,域名归权利所有人拥有。
“他们根本没有告诉我们域名其实注册几年都可以,直接就叫我们注册10年的。”凌先生(化名)说。凌先生是福建一家小企业的经营者,他投资中文域名花费了近10万元。
中文域名欺诈内幕调查(之二)
圈套四:个人注册中文域名
“他们(铭万)并没有告诉我个人其实不可以注册中文域名。”范世永说,他在之后查找了CNNIC公布的域名注册相关文件,发现个人并不允许注册域名。范的公司是股份制企业,虽然他是大股东,但对于域名投资,他还是不打算以企业的名义参与,考虑到可能有风险,而且这个风险不应该由股东们共同承担。于是他以个人名义注册了。
范世永在向铭万交完钱的当晚就请教了一个在域名方面懂行的朋友,结果发现自己“投资错误”,CNNIC不允许个人注册域名。
虽然不同于杨敏、范世永等,程先生在注册域名之前就知道个人不得注册中文域名,但他被许诺可以用编造出来的公司名来代替。“比如说我叫程先生,就在我的名字后面加个有限公司或者是集团,域名就变成了是程先生有限公司或者是程先生集团买的了。”程先生购买的相当多的域名,都是以这种方式注册的。
而在个人投资域名的问题上,凌先生也被虚拟了以自己名字为开头的“集团”。
圈套五:知名企业怕打官司
“他们不断地劝大家注册知名企业的品牌,比如麦当劳之类的,说这种域名好挣钱。”范世永说,“但实际上知名企业的品牌是可以仲裁回去的,铭万其实是在欺诈我们。”
一年过去了,程先生注册的200多个域名没能卖掉一个,而他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机。
“我已经听说了好几起域名被仲裁的案件。”程先生认识的域名炒作同行中,也有类似的例子,他的朋友中有一位注册了日本一个玩具名称为主的中文域名,结果被对方起诉。而另一位注册了福建当地一家知名企业品牌的域名炒家也因此被起诉,不但丢失了域名,还被判决赔偿对方3万元损失。
但在最初购买中文域名时,铭万销售人员的说辞却是另外一套。
程先生告诉记者,最初销售人员说,绝大多数企业都不愿意打官司,如果价格合适,这些企业还是愿意以一定的费用回购中文域名。但现实却让程先生害怕。事实上,由CNNIN发布的中文域名相关管理办法(2002年版)中明确指出,域名注册者用于个人牟利等行为属于恶意注册,这样的域名注册者得不到任何权利保障。
投资了20余万元,程先生得到的只是不能吃也不能喝的中文域名,这些域名对他而言其实毫无用处。而在当时,铭万的销售人员却承诺说可以帮助他们出售这些中文域名。
知道上当之后,程先生仍然得到了这样的安慰:中文域名的价值在将来,目前还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它是长期投资。
类似的观点也在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些中文域名投资网站里,有网友认为中文域名需要长期持有。但事实上,这些网友的真实身份值得怀疑。因为他们在发表长期持有中文域名的建议的同时,也在散播被抢注企业其实并不愿意打官司,而更愿意以一定的费用购回域名的说法,虽然这种说法在程先生们的实践中显得不堪一击。
程先生等人正面临着自己注册的中文域名被品牌持有者起诉的尴尬。事实上,早在半年前,一位玉米虫就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现在的域名纠纷案件越来越多,而判决结果都是玉米虫属于恶意注册而败诉,这造成了中文域名投资世界的恐慌。
抢注他人的中文域名正是炒作域名的一个夹缝。“这是互联网的常识。”中国互联网业内资深人士谢文说,谢所指的“常识”是指域名和商标一样,本身很难产生价值,只有不断地为其投入,进行市场营销行为之后,才会逐渐产生价值。普通的中文域名因为没有投资者进行不断的行销投入,所以很难“值钱”。
目前业内较为通行的做法是,把域名同企业名称、品牌等内容联系起来,域名实际上从属于企业名称、品牌,并不具备独立资格,这也是很多玉米虫在抢注了知名企业的名称或品牌之后,面临败诉风险的重要原因。
当一个中文名称被不断地以营销行为宣传之后,它自身就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这时,玉米虫们抢注了域名,以期搭一个“顺风车”,但实际上风险也随之而来。
一年后的今天,杨敏正在为自己花掉的冤枉钱和铭万进行交涉,但多次交涉后他仍然未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事实上,杨敏为中文域名所花费的并不只是19000元。他告诉记者,多年打工,他有了3万元积蓄,当19000元花掉之后,铭万销售人员告诉他,其实域名也可以花几百元就注册,于是他又买了一些。到如今,他为中文域名以及相关内容的注册花费高达3万余元,而这些钱中的大部分都无法收回。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也开始尝试把域名卖掉,他在各种域名交易的网站上发布信息,但根本没有回音。迫于收回投资的压力,他开始降价出售,但仍然没有人来找他。有一回,他和一个域名投资者通过QQ聊天,对方说:“你这个域名,就是1千元我都不买。”
多次和铭万交涉无果后,杨敏决定去铭万公司闹。也许是受不了杨敏不断上门,他被告知可以退回很小一部分投资,而其他的钱,铭万拒绝再退回。
“这是我的血汗钱啊!”杨敏说,因为这些积蓄无法收回,杨敏的母亲和他吵了一架。家中没有钱,他母亲不得不出门打工,而杨敏也因为没有了钱,无法再做二手车的生意,目前正在找工作。
杨敏在QQ上结识了越来越多的因铭万类似方式销售中文域名而花费了巨资的同病相怜者。“四川和重庆是受害最严重的地方。”杨敏说。在他看来,自己身边的受害者众多。“我听说在成都有些人为了注册中文域名连房子都卖了,结果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同杨敏相比,范世永就幸运得多,范世永在注册中文域名的第二天就意识到错误,并开始找铭万讨说法。作为企业管理者,范有专职的律师,这对他讨说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经过几次交涉,铭万方答应在扣除3500元“成本”之后,其余款项可以退回给他。
杨敏和范世永算是相对的“幸运儿”,更多的所谓域名投资者在花费了巨额钱财之后,却连一分钱都要不回来。
同杨敏们类似的是,程先生的大部分域名也都一次性注册了10年,并且都是“全套”注册。“一个词注册下来就是19000元,注册5个就将近10万元了!”程先生说,在程先生身边,一位60多岁的朋友通过铭万等公司花了30余万元注册中文域名,同程先生一样得不到一分钱回报,并因此精神恍惚。
您是否曾经为网站功能不够强而顾虑?
您是否曾经为网站模板界面不能个性化定制而烦恼?
您是否曾经为网站系统中一大堆不适合您的多余功能而感叹?
您是否曾经为网站软件寻找合适的主机空间而苦苦寻觅?
速群网络科技:http://www.suqun.net/
速成源码建站:http://www.sucweb.com/
咨询热线:0792-2673500 18970221288
客服QQ:190771179 383701900
E-mail(MSN):sy998815#hotmail.com (请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