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媒体2010年3月8日报道,在过去的1年里,英国内阁办公厅竟令人惊奇地更换了多达100个电脑键盘,而这些键盘很可能都是脾气暴躁的布朗在盛怒之下砸坏的!这为上月爆出的首相戈登·布朗的“脾气门”事件,无疑是“锦上添花”。
《每日电讯报》在一则题为《戈登·布朗和100个被损毁电脑键盘之谜》的报道中披露,英国内阁办公厅国务大臣安杰拉·史密斯日前在议会下院称,他掌握着一份英国内阁办公厅过去一年来电脑键盘逐月损毁数据,其完整的电脑键盘损毁清单为:3月10个;4月10个;5月12个;6月8个;7月12个;8月8个;9月8个;10月8个;11月9个;12月5个;1月5个;2月5个,总计损毁100个键盘。
令人感兴趣的是,被砸坏的键盘仿佛成了唐宁街尤其是布朗本人心情的晴雨表。统计显示,布朗的心情越不好砸的键盘也就越多。从这份数据中可以看出,损毁最严重的是2009年5月和7月,每个月都更换了12个键盘。而布朗在5月情绪不好是可以理解的——去年5月,英国《每日电讯报》率先披露英国13名内阁成员涉嫌利用议员身份,骗取额外补贴。随后,这一“报销门”事件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众多官员牵涉其中,多名高官被迫辞职,动摇了首相布朗的执政根基。而键盘损毁的另一个高峰期是2009年7月,对布朗来说也是难熬的一个月。当时他在下院作出的使公共开支实现“零增长”的保证备受嘲讽,外交国务大臣马洛克·布朗也辞职了。而今年2月的这三个月是内阁办公厅损毁键盘最少的月份,每个月都只坏掉了5个键盘。而同样“巧合”的是,这三个月恰好也是布朗的民意支持率开始反弹的时候!
布朗喜怒无常的坏脾气,并由此引发的与下属关系紧张的传闻时常见诸报端。我由此想说的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与下属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
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就像水与船的关系一样,古人早就说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杰克·韦尔奇也说:“当你是一个人的时候,你的成功只与你个人有关;当你是一个团队领导者时,你的成功则与你的下属有关。”因此,团结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对于领导者及其团队的成功至关重要。
◎靠什么影响你的下属
作为上司的领导者,靠什么影响下属?管理学家把领导者的影响力划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是法定“权”的体现,它的核心是“权”,属于硬件影响力。这种法定的权力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权,而下属则不能挑战这种权力。而非权力性影响则是领导者行为和素养的体现,它的核心是“威”,是软件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领导者自身的品德、魅力、行为和素养等,自然地引起被领导者的敬佩感、信赖感和服从感。
领导者的影响力,是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有机统一。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者影响力的前提要素,手中有实权,才能支配下级,实现领导功能。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者影响力的基础要素,要使下属自觉地、真正地服从,仅仅依靠职权是不行的。当领导者盛气凌人、颐指气使、武断专横、滥施淫威的时候,下属只是口服心不服,暂时敷衍屈从,心底却是一万个不服气。这种影响力,是表面的、虚假的、暂时的、有限的,有时甚至是事与愿违的。
所以,领导者影响力的修炼重点就在于如何提升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如何让下属从心理上由衷的、自觉的、心甘情愿的归属于领导者,像磁石吸铁一样,吸引着自己的部下,这是每一个领导者应该重视的问题。管理学家认为,非权力性影响力较之权力性影响力具有更大的作用,非权力性影响力才是在领导影响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是领导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英国资深传媒人安德鲁•罗恩斯在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政党的终结》,据说书中展现了“暴力布朗”的一些细节:在首相府内赶赴记者招待会途中,一名助手不小心挡了路,布朗挥拳殴打他;一名女秘书在做笔录时速度太慢,布朗竟粗暴地把她揪出坐椅,自己亲自上阵;听说政府陷入“丢失门”后,布朗怒不可遏,对着身边的一张桌子就是一脚,结果用力过猛把整张桌子都踢翻了;布朗还愤怒地将手机掷向某政府官员的一名私人司机;访美期间因被奥巴马冷落,衣衫不整的布朗在酒店房间内爆粗口责骂两名助手。
布朗的粗暴作风能让他的下属心服口服吗?答案是明显的。由此可见,类似布朗的坏脾气的领导者应该思考,动不动就大发雷霆,不仅会伤害自己的身体,也会破坏上下级之间的和谐关系,进而降低领导效率。试想,一帮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下属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吗?能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吗?
《论语》中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拱之。”孔子的意思是说,领导者以德行来治理天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位置,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主要有两种治理方式,一是法治,一是德治。而德治的前提是领导者本人品德的影响力,如果一个领导者能够勤勉修德,就会形成强大的人格凝聚力和感召力,他的下属和百姓就会自然而然地归向他,拥护他。
朱熹对这句话注解道:“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在领导者德行的感召下,百姓和下属就会像群星环绕着北极星那样,领导者指明方向,无为而治,老百姓倾心追随,竭尽所能,则天下大治。
正如后人评述的那样:“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孔子为各级统治者和当权者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德治图景,也重点强调了德行修炼对于每一位领导者的重要意义。这需要每一个领导者认真思考,自己将如何修德养善,提升自己的德行公信力与影响力,在追求自我人格至善的过程中,达到领导的至善境界,造福于民。
◎反思自己的领导风格
据媒体报道,有同僚私下抱怨,十年来在布朗办公室门前经过时,从来没有机会同他打过一声招呼,布朗总是严肃地思考着问题。追随布朗打天下的一帮义兄义弟们也常常对布朗直诘式的责备心怀不满。总之,布朗绝不是一名性情式的领袖,他不会像美国前总统布什那样在新闻发布会上大跳踢踏舞;更不会如前任布莱尔一样时时以健美身材的素描画取悦媒体;也不可能像法国总统萨科齐一样在媒体上登出涂掉腰间赘肉的裸照;更莫说像俄罗斯前总统普京一样大秀其肌肉。观察家指出,布朗缺的恰恰就是亲近感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性格严肃而内向,没有伶牙俐齿,在遇到困境时也难显现机智。
有媒体还爆料称,有一个现象不妨可以拿来反衬布朗。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丑闻缠身,但令人奇异的是,其下属居然忠心耿耿。贝卢斯科尼三度出任总理,居然没有一次闹出“将相不和”的传闻,倒是屡传贝卢斯科尼如何把心爱的美女内阁部长哄得团团转的新闻。
领导力研究专家将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归结为常见的6种:
一是指令型领导 ,要求下属严格遵守自己的指令和公司的规章;二是参与型领导,懂得如何动员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三是教练型领导,培养和提升下属的能力;四是共识型领导,通过鼓励人们参与决策来达成决议;五是合作型领导,在团队成员中形成情感纽带,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六是专家型领导,希望下属能够拥有高度的专业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这六种领导风格各有所长,可以看出,布朗型的领导者是指令性有余,而参与、教练、共识、合作等方面不足,甚至是严重不足。布朗型的领导者也没有必要去刻意地改变自己的领导风格,但是,他们也应该明白,靠简单甚至粗暴的命令式领导似乎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所有的下属需要的不仅仅是工作中的薪水,下属们还需要来自于领导者对自己的起码的平等与尊重。因为,孔子早就说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和互动的,而且,领导者绝对有必要先从自己做起。
谁都不愿意在压抑的环境中工作,布朗型的领导们是不是应该考虑,适当收敛自己的脾气与自以为是,放下领导者高高在上的架子,多一些人情、温情、协商与关怀,并由此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团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与下属同理心
媒体报道说,早在布朗任财相之时,就有风闻说布朗是个“工作狂”,下属时常在其过度的工作热情下疲惫不堪,乃至怨声载道,只是布朗不知道而已。在唐宁街做了大半辈子警卫的大尉侍卫长施特鲁·彼得逊发现,唐宁街10号的布朗的办公室,常常整夜灯火通明。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机肆虐时达到高峰,几乎每一晚上只要布朗在家,他办公室的灯就亮到天明。布朗的“劳模”作风,对其下属估计就是一种“折磨”。一份早期的民调表明,在“了解普通人的心愿”这一项上,布朗的得分低于保守党对手卡梅伦。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无奈,只好聘请小巧玲珑的钥匙来试试,只见弱不禁风的钥匙轻轻地钻进锁孔,轻巧地一转身,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粗大的铁杆不解地问:“论身体你没有我大,论体力你更是比不上我,为什么你就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小巧的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这是一个老掉牙的地球人都知道的故事。其实,每个人的心就像上了锁的大门,即便你力大如牛,如果没有同理心,仍然打不开别人紧锁的心门。
同理心(Empathy)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由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所谓同理心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其实,同理心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无论在人际交往中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只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尽量了解并重视他人的想法,就能更容易地找到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发生冲突或误解时,当事人如果能把自己放在对方的处境中想一想,也许就可以了解到对方的立场和初衷,进而求同存异、消除误解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说,当自己成为一名领导者时,要多考虑一些下属的利益,给员工多一些关怀和鼓励;当你是一名下属时,也应该多考虑一下老板或上司的难处,给他们多一些支持和理解。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具有同理心的人能够做到“推己及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不愿意接受的待遇,千万不要施加给别人。我们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强调的就是同理心。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凡是有同理心的人,都善于体察他人的意愿,乐于理解和帮助他人,这样的人最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也最值得大家信任。
在职场,上司与下属关系的和谐恐怕是最重要的了。上司与下属之间其实都渴望被理解,可是,现实的情况是,上司与下属之间的矛盾又有一大部分是由于互不理解造成的。上司认为应该这样做才对,而下属则不以为然。更糟的是,当上司与下属的意见发生冲突时,如果双方都只知道表述自己的想法,对方就多半会认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无法继续沟通下去。长此以往,上司和下属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一有意见不合,双方都会“条件反射”似地立即否定对方的意见。反之,如果上司先从下属的出发点着想,或者下属先从上司的出发点着想,双方互相体谅、互相理解,矛盾和冲突发生的几率肯定会降低不少,工作效率也肯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任何人都希望他人理解自己。缺乏同理心的人只会霸道、武断地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反之,一个有同理心的人则会先把自己的意见或忠告放到一旁,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当别人表达意见时,不仅要理解他的立场和感情,还要设法使对方明白自己已经完全了解他的想法。这么做除了能表达尊重和诚意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对方充分的信任,就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医生可以靠悉心倾听并获得病人的彻底信任一样。
就拿加班这件事来说吧,当领导的要加班,直接和有关的下属都不能闲着。遇到一些紧急或突发的事件,加班也是正常的,做下属的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有的领导者总是加班,自己工作效率低下,搅得下属也鸡犬不宁。自己当“劳模”不要加班费,所有的下属也都是白干。常此以往,下属肯定要造反,或者是公开地造反,或者是消极地造反,反正最终吃亏的一定是领导者和他的团队。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这条永恒的成功法则适用于每一个地方。因此,领导者凡事应该多站在下属的立场上思考一些问题,设身处地地体察下属的立场、观点、感受、难处,那么,老板和员工之间、上司与下属之间,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照顾,多一份体贴,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更加融洽、更加温馨!
◎控制自己的情绪
领导者应该提高自己的情商,特别是情绪控制力。在日常领导活动中,要思考,我现在有什么情绪?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绪?我为什么要生气?只有了解了情绪,才能管理并控制情绪,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情绪管理要求我们要辨认情绪、分析情绪和管理情绪。
高情商的领导者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习惯性地觉察自我情绪的变化,并根据环境条件积极主动地调适自己的心理、判断情绪的影响、做出合适的行为反应。了解自己的情绪,可以帮助自己迅速化解不良感觉,是我们进行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同时因为自身觉察能力的增加,更能了解和我们互动的人的情绪。
有专家认为,情商的高低正是从自我情绪的觉察开始的。很多人对自己已经处于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一无所知,结果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工作绩效、同事关系,甚至还影响到自己的家庭和睦与幸福。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有情绪呢?
1.情绪记录法
做一个记录自我情绪的有心人。你不妨抽出一至两天或一个星期的时间,有意识地留意自己的情绪变化过程,可以情绪类型、时间、地点、环境、人物、过程、原因、影响等项目为自己列一个情绪记录表,连续记录自己的情绪状况。回过头来看看记录,你会有新的感受。
2.情绪反思法
你可以利用情绪记录表反思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在一段情绪过程之后判断自己的情绪反应是否得当。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有什么消极负面的影响?今后应该如何消除类似情绪的发生?如何控制类似不良情绪的蔓延?
3.情绪恳谈法
通过与你的家人、上司、下属、朋友等恳谈,征求他们对你情绪管理的看法和意见,借助他人的眼光认识自己的情绪状况。
4.情绪测试法
借助专业情绪测试软件工具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有关自我情绪认知与管理的方法建议。
认识自己的情绪还必须具有正确的态度,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客观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并有效地管理它们。
第一,愿意观察自己的情绪:不要拒绝这样的行动,认为那是浪费时间的事,要相信,了解自己的情绪是重要的领导能力之一。
第二,愿意诚实面对自己的情绪:每个人都可以有情绪,接受这样的事实,才能了解内心真正的感觉,更适当地去处理正在发生的状况。
第三,问自己四个问题:我现在是什么情绪状态?假如是不良的情绪,原因是什么?这种情绪有什么消极后果?应该如何控制?
第四,给自己和别人应有的情绪空间:容许自己和旁人都有停下来观察自己情绪的时间和空间,才不至于在冲动下做出不适当的决定。
第五,替自己找一个安静定心的法门: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途径使自己静心,每个人都需要找到一个最合适自己的安心方式。
但愿布朗先生能够迅速走出“脾气门”的阴影,也期望布朗型的领导者能够少一些发脾气,多一些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