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缺失症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我们的环境教育也开始着手准备了。我在思考3月的主题,3月有植树节,保护母亲河日,有世界水日有世界气象日。无一不和水有关系。可是近半年的大旱,不知道有多少土地将要歉收甚至绝收。
这和大自然缺失症有什么关系吗?气候有自己的规律,但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看看我们盖的房子,我们城市的生态环境,我们现代教育的很多规定制度就知道现代人的自然缺失症体现在哪里了。
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原有的植被被大量破坏,不知道可不可惜。原有的河网、小河、小湖泊或者水塘都被认为没有价值或者可以忽略价值,被填埋,然后上面盖上规划中的商品房或者什么建设钢筋水泥,当然还会重新再建一小块绿地。我不知道那些规划者和决策者有没有想过,那些植被和水体曾经在为人类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在上学的时候有没有学过绿色植物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涵养水源、净化水源,水体对气候的调节、对气温的调节作用。由于对自然的轻视乃至漠视,让一座一座城市的生态环境恶劣。
为了城市供水,很多水源地的居民不能像从前那样自由分配流经自己门前的河水,不能自由享受大自然赐予的湖泊。而许多城市居民用水量和用水习惯却实在不能让人接受。领导喜欢的热岛风情被带到城市绿化中,欧风,美风,绿化养护不知道可以养活多少穷人。对的,这世界本身就不存在公平。我们的孩子先了解的就是这个。穷,仅仅是因为自己不努力吗?我们非常怀疑。
农村的规划也类似,好像别人的东西总是比自己的好,自己的什么都是土的,都是落后的,都是要被更换的,所以现在的农村建设出现了很多怪现象,城镇化是不是就是钢筋水泥化,植被“园林化”?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农村的学校现在也在进行集中,从前设有小学的村寨现在很多也都合并办学,很小的孩子就要徒步1,2个小时去上学,不方便,所以就住校,实施封闭式教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却也被隔离了起来。很多父母就在不远,却也要和留守儿童一样失去父母关爱。本来最接近自然的人,生来就是先认识自然的,就像我们所有人的祖先在千年以前那样,今天却很少有人有热情。当然时代在进步,社会在不断分化,但是人不应该对自然失去了解,因为我们都愿意背井离乡,不愿意再经营那片土地。现实让我们在一步步远离自然。
大自然缺失症其实并不是一种被定义的病症,但是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往往对人类同胞就很冷漠,缺乏爱心,所有的关注点都是如何攫取更多的财富,没有社会道义,不考虑子孙后代。
我亲戚朋友或者认识的人是各类人都有,有在国际上有名望的,有在国内有名望的,有在政府单位很牛的,也有在私企很富有的,当然也有自己做老板的和为别人打工的。因为我看见高处的人和低处的人有着天壤之别。尽管不可以一概而论,也可以看到很多在创造和追求物质财富的时候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也有为富不仁的败类,有极富爱心纯朴善良的老乡,也有穷山恶水养成的“刁民”。但我眼里的世界却是灰蒙蒙的,感觉心中的明灯像是在凛冽的寒风中挣扎。因为腐和败的势力太强大了,利益和物质的催化与驱动太强大了。
再过一段时间,歉收和绝收的影响展现得更明显的时候,会不会去猪槽里找饭吃?

突然觉得自己都要熄火了,还怎么去点燃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