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温总理中外记者见面会之“最”
2010年3月14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胜利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见面会上,温总理充满睿智的精彩回答,给场内的记者朋友和场外的网民朋友以强烈的震撼和共鸣。
最充满深情的表述。在回答记者提问前,温总理发表讲话。短短四五分钟的讲话中,温总理引用了三句古训,以诗明志,充满深情、充满信心,充满力量。温总理说,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但同时我们要坚定信心,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困难唯一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我将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最掷地有声的回答。在回答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让人民币升值难道不是符合中国自身利益的一件事吗”这一问题时,温总理指出,2008年7月到2009年2月,也就是世界经济极为困难的时期,人民币并没有贬值,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4.5%。面对一上来就十分刁钻的问题,温总理用这样坚定的判断予以回应,并从四方面阐述了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重要性,强调迫使人民币升值是短视行为。
最真挚感人的回答。在回答台湾联合报记者所提关于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问题时,温总理说,“我知道商签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会可以解决的。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海峡两岸,一衣带水,骨肉相连,兄弟之间的事情怎么都好商量。实现合作共赢,是海峡两岸的共同心愿。
最直言不讳的回答。在回答美国新闻周刊记者关于哥本哈根会议的提问时,温总理说,“为什么总拿中国做文章?我至今不明白。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也关系各国的利益,关系世界的公平和正义。我们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将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面对傲慢的指责,温总理直言不讳地说,中国有一句古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但毕竟你还给了我一个澄清真相的机会,因此,我首先应该感谢你。
最大国风范的回答。在回答德新社记者提出“中国是否有这个能力以及意愿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一问题,温总理回答说,“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发展不会影响任何国家,中国不发达的时候不称霸,中国即使发达了,也不称霸,永远不称霸!”。一个时期以来,国际上歪传一种中国称霸的“谬论”,妄图给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和形象设置障碍。但是,中国一贯的态度是,“中国穷时‘铮铮铁骨’, 中国发达时永不称霸”。正如温家宝指出的,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主张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解决当前国际经济和政治的重大问题。中国对不发达国家实行的援助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如此大国风范,令人钦佩。
最抓住要害的回答。在回答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所提关于“中国政府如何看待保护主义对当前的世界经济复苏的影响”这一问题时,温总理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贸易保护主义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这应该引起全世界各国的警觉 ”。温总理同时表示,“我们将采取措施,扩大进口,去年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向欧美派出多批采购团。” 温总理说,我是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者。温总理指出,我们还要努力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温总理表示,我真诚希望美欧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且放开高科技产品对中国的出口,这有利于贸易的平衡。
最语重心长的回答。在回答新华社记者“中国经济将如何避免出现二次探底?”这一问题时,温总理指出,中国经济今年必须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而在这三者之间,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光明的路子。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二次探底。温总理强调,中国的经济离不开世界,我们虽然出现了经济的企稳回升,但是我们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它们主要靠政策的支撑。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对我们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冲击,而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要作艰苦的努力。我们必须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放在重要位置,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最指点迷津的回答。在回答一位香港记者提出的“香港在经济上面临的深层次矛盾”这一问题时,温总理指出了香港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温总理从五个方面分析了香港在经济上面临的深层次矛盾,抓住了重点和努力的方向。温总理表示,内地的广阔市场、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是香港今后发展的潜力所在。至于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主要是编制全国的规划,当然我们在编制规划过程中会考虑香港与内地的紧密经济联系,特别是与珠三角地区的联系。我们编制规划会充分征求香港各界的意见。
最坦诚相见的回答。在回答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关于“将来中国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让外国企业放心”这一问题时,温总理表示,“在应对金融危机当中,我们实行了许多刺激经济的政策: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我们都采取公开招标的办法。参加招标的既有国内企业,也有国外企业,也有台商和港商”。温总理同时坦言,“如果说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我同外商的接触还不够紧密。今后在我这三年的工作当中,力求能多增加一些同外商接触的机会,使你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政策,同时我也愿意听取你们对中国吸引外资的意见。”扩大内需的同时扩大外需,是中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跨越腾飞的关键所在。总理“力求能多增加一些同外商接触的机会”,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航标灯。
最高瞻远瞩的回答。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是否担心出现经济泡沫”这一问题时,温总理表示,你提到一个让我非常感到担心的问题。我曾经讲过,如果发生通货膨胀,再加上收入分配不公,以及贪污腐败,足以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政权的巩固。总理所说的这三个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和公平正义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可以说是充满忧患,也极具战略性。妥善处理和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应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
最简洁有力的回答。在回答法新社记者关于“中美关系”的问题时,温总理表示,“最近一段时期,美方在达赖喇嘛访美和对台军售等问题上触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美关系受到严重的干扰,这个责任不在中国,而在美方”。中美关系、中美摩擦,已经不是今天才有的。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导致中美关系恶化,责任不在中国,而在美方。前不久,国新办发表美国人权记录,让世界人民了解了真实的美国人权状况。美国国务院11日发表《2009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以“世界人权法官”自居,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指责,而对自身十分糟糕的人权纪录熟视无睹、回避掩饰。美国不仅国内人权纪录十分糟糕,而且是世界许多人权灾难的主要根源。
最温暖人心的回答。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出的“民意对于中国政府对外政策有多大影响力”这一问题时,温总理表示,“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温总理指出,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指经济的发达,它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在我在任的最后几年,我将为这件事情尽最大的努力。我相信,我们以后的领导人会更加关注这个问题。总理最温暖人心的回答,深刻地告诉我们,未来人民一定会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当然,温总理中外记者会之“最”,还有很多,也值得仔细品读。纵观、研读这一个又一个之“最”,我们感受到的是一次次的震撼和激动。套用温总理去年在记者见面会上的一句话,“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欢人。”我们真诚期待着明年中国和世界都会变得更好。
(倪洋军)
品读温总理中外记者见面会之“最”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