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
-----兼论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方向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紧迫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常是指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由外延增长转变为内涵增长的过程。其实质在于利用科技创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具体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尽管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但是长期粗放的增长方式超过了国内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也对整个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出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还不协调。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早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就明确提出“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之后多次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2010年2月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
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开始,中央都不断明确提出经济增长转变的问题。但是20年来,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取得根本性转变。重速度、重数量、轻质量、轻效益和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情况依然严峻。不但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还付出了环境恶化的惨重代价。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经济发展方式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转变呢?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大障碍是政府仍保持对重要经济资源的配置权力,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温家宝指出“目前,各级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应该管,又管不好的事,而不少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却没有管好”。创造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行的条件、提供公正法治环境、提供义务教育、提供医疗保健、构筑基本社会保障网络等,这些社会急需的事情,是政府该管好又管理不到位的事情。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改变政府职能错位、越位、不到位的状态,建设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
政府职能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保障四大职能。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和维护公平竞争,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由于政府介入经济活动过深,成为真正的市场活动参与者,使政府本应作为核心职能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大大弱化,出现了政府职能的错位、越位和缺位状况,也影响了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法制化。使“看得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滋生腐败的寻租环境也由此而生。
(三)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是一个大的方向,具体来说,要转变政府职能,关键在四个方面:一是科学合理界定政府职能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关系。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分工,形成合理的政府层级体系;二是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体系;三是继续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分开。全面梳理各级政府管理的事务,改变政府直接管理和介入经济活动的做法;四是把政府大量的服务、协调、监督职能转给社会中介组织。
要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关键是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必须拥有高效优质的职能载体。社会中介组织既可以为政府、企业、居民提供诸如信息、咨询等各种服务,还可以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发展规划、政策优化、发展提供决策建议和参考,是一种最适合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载体。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形成“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市场”的三层次联动体系,有利于政府集中精力履行核心职能,有利于提高相关公共服务质量。因此,加快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使其成为政府转移职能的重要承载体,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和必然选择。
机会永远只给有准备的人。作为社会中介组织的成员,你作好了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准备了吗?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