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大学如何超越北大清华?


吉利大学如何超越北大清华?

周丽/汽车自修室主编

吉利大学是社会性职业大学,北大清华是综合性研究大学。

道不同的大学是否有相同的志向?

恕我直言,北大的初期与如今的吉利大学差不多,都是社会性职业大学。其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的1898年,初期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的办学方针,与现今吉利大学同样融合了中西教学模式的“311”职业化培训模式如出一辙。只不过后来由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重视,北大逐渐壮大,也为目前成为国内综合性研究大学奠定基础。

至于清华,其创办初期的理念,甚至还没有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吉利大学高,仅是所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1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前期连个像样的场所和科目都没有,倒像个幼稚园,后来才逐步完善,1925年设立大学部,现如今已成国内综合性研究大学。

其实,吉利大学与北大清华等,都在同一条道上混,都面临由幼稚园教育,到职业化教育,再到研究性教育的路径选择。

 

评价一所大学是否优秀的标准有很多,从最功利的角度讲,就看其能否打通产学研三界,能否实现科研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最大化。而这恰是包括北大清华等传统大学的致命缺陷,也是北大清华之所以“在国内是条龙,在国外是条虫”这一悲剧性命运的根源所在。

近一两年,清华、浙大的科研经费20亿左右(以社科为主的北大相对较少),在国内名列前茅,其余重点大学仅10亿或5亿左右,不少甚至连一亿都没有。但无论多少,由于深陷官僚体制束缚,都有个通病,即科研转换率低,产学研严重脱节。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也只有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也就说,清华、浙大的20亿科研经费投入,到最后能产生市场价值的仅有1亿。大量的优秀师资,所创造的大量有用或无用的科研成果,就像一堆堆废铜烂铁,横尸遍野于未名湖畔或清华园内。

但民办的背景,李书福的个性,注定了吉利大学不大可能深陷官僚体系的束缚,如能进一步完善“教授治校”结构,更是可喜可贺。

汽车学院是吉利大学的核心学院,新世纪以来的十年,汽车产业都保持了百分之二三十的快速增长,从1965年到2008年,美国汽车产销量连续43年超过1000,而中国仅是个开始,2009年产销量达1360万辆。令据笔者初步估算,2015的预期超销量可能超越4000万辆。对制造、设计、研发等各方面都有强烈的人才需求,如吉利汽车研究院,近3年来,吉利的研发人员数量已从360名增加到1400名,2010年又将扩充至1700人,缺口多达300人。

据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透露,近几年吉利研发投入巨大,达到销售收入的10%。仅2009年便投入了约12亿元研发资金。12亿虽然无法媲美清华、浙大的20亿,但在吉利汽车精益求精的管理模式内,12亿的投入,必然有12亿被用于研发,根本不存在类此传统大学,20亿的投入仅有1亿被用在科研体系上。哪怕吉利大学能承担吉利汽车12亿中的三分之一,也将有4亿的研发资金,对比传统大学的仅有1亿被真正用于研发体系的现实,吉利大学的研发投入将遥遥领先。

 

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产业背景,以及研发支撑,吉利大学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最后的问题就非常简单了,吉利大学与吉利汽车如何进一步强化合作。

318下午,北京吉利大学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正式签署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书……

 

目前的吉利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树人大学等民办大学,在十年不到的时间内,都混到在校生人数两三万的全日制大学,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比当年的北大清华强多了。

未来的三十年,谁在河东,谁在河西,尚无定论。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