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达是隐形利润创造者


有时候,一款车对于利润的贡献,不简简单单表现为“收入-成本”,而是隐形的利润创造者,譬如捷达。

 

批评捷达的朋友,大部分都是站在了产业发展的高度,或者是技术流的爱好者。如果是汽车厂家搞产品战略或者市场营销的专业人士,我想观点可能会有些不同。单纯从生意的角度来说,捷达是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一个标杆,也是汽车产品营销定位的一个典范。没有任何其他一款汽车产品,能够仅做小改款20年还能月销2万台,而且也没有任何一种产品,能把一种卖点“皮实经济”,做到这样的鲜明和极致。 

 

萨特说了,存在就是合理。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捷达为什么存在,为什么大众要继续生产这款技术“陈旧”、利润微薄的车? 

 

对于一汽大众来说,旗下产品,可以按照经典的“波士顿矩阵”分成若干阵营:

 

类型

典型产品

级别

特征

现金牛 奥迪

C

占据稳定的市场份额,是最核心的利润来源
明星 迈腾

B

为了夺取更高的市场份额,目前仍在进行资源投入,对创造现金流的贡献不大
婴儿 高尔夫6

A

培育中的明星,未来的栋梁
瘦狗 捷达?

A-

市场份额呈现下滑趋势,低利润率

 

说捷达是“瘦狗”,还为时尚早。第一,从市场份额上来说,它现在还稳定的保持同级别车的前3名,短期内这个趋势并不会下降。第二,从盈利水平来说,算上捷达的隐形价值贡献,那么捷达在当前,仍然是一款介乎于“现金牛”和“瘦狗”之间的产品。

捷达的隐形价值贡献在哪里? 

 

其一,摊销固定资产折旧。

大众为何不能做到像本田那样,直接进行垂直换代?譬如雅阁,每次换代都是干净利落的直接拿新一代产品完全替代上一代。

除了产品布局的因素,背后是两种发展模式的差别。众所周知,日系厂家大多采用“滚动发展”模式,而欧美厂家,一般采取是“一步到位”的投资策略。对于后者来说,大开大合固然气势磅礴,利于攻城掠地,但最大的风险在于需要密集的资本,带来沉重的财务负担。

在这两种发展思路主导下,日系和欧美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扩张策略。即便在汽车市场火爆的2009年,日系厂家对于扩张产能,仍然口风谨慎;而欧美系厂家,在固定资产的投资上却表现得非常激进。以大众旗下两家合资企业为例,上海大众改造原南汽工厂,一汽大众收编原一汽成都工厂,南北大众准备联合在广东联合投资建立新厂。

如此密集的工厂投资,会导致接下来数年内,南北大众两家合资产生巨额的固定资产折扣,使得财务报表非常难看。要冲抵这些固定资产折扣,就必须保持充足的开工率。换而言之,必须有足够的产销量。

因此,作为年销量达到20万的捷达,绝对不可能轻易停产。只要捷达保持盈亏平衡点,就已经能对一汽大众赢取全局的利润,作出巨大的贡献。

 

其二,节约营销费用。

据公开的消息,捷达三改脸,花费了数亿资金。听起来是个天文数字。但其实算一算细账,仍然是非常合算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汽车厂家仅年度市场宣传预算的数字,已经达到数亿乃至十几亿。算上渠道投入,那么,任何一款产品的营销费用,都会让人咂舌。如果是全新的产品上市,那花的钱就更无法计量。

而像捷达,知名度无与伦比,保有量惊人,“皮实耐用”口碑深入人心,销量名列前茅,但每年需要的营销预算却微乎其微。如果计算每单位营销费用的回报率,在当前的中国,绝对找不出第二个案例。

这样的效果,真可以说是汽车市场营销人员心目中的“Dream Car”。

 

其三,减轻网络服务压力。

作为一款著名的路边摊店维修的车,捷达在首保后返回4S店修理的比例不超过40%,副厂件也是满天飞。这曾经是一度让厂家头疼的问题,因为这严重影响了4S店的维修盈利。

但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在特定的竞争环境下,捷达的这个“弱项”,却可以被当做优势来利用。

大众在发展4S店上一向谨慎和缓慢。在2009年井喷式发展的背景下,4S店的数量已经明显不足,服务负荷急剧上升,工位紧缺,服务质量收到严峻的挑战。倘若将外流的捷达维修量全部回归到4S店,估计会立刻挤爆大众的4S店。

最新一期J.D.Power年度报告,已经显示一汽大众在用户满意度方面的下滑。如果停产捷达,而取而代之一款新车,那么,投放前期产品的不稳定,加上对网络的维修服务培训的压力,以及零配件供应的不足,都可能进一步恶化用户满意度。

在售后服务满意度日益被重视的时候,捷达“不给组织添乱”的特点,无疑也是非常讨喜的。

 

其四,坚守A-、A0车的底线。

大众在小型车领域的窟窿,暴露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德国人似乎天生不擅制造便宜的汽车(可能在他们心目中,10万以下造出来的已经不叫“车”了),借上海大众在中国市场投放的几款小车,从POLO,Gross Polo,晶锐,都是体积小,但价格一点都不小。

尽管狼堡正在调整产品战略,朝这个方向努力,但是毕竟不是一日之功,更何况大众拖沓的决策体系。

在8万元以下这个区间,大众数来数去,目前也只有靠捷达支撑。

所以,捷达在产品战略上的使命在于:

第一,分割A-车的领地,和伊兰特、F3形成犄角之势。实在体力不支了,还可以去“农村包围城市”;

第二,通过车贷等金融衍生手段,扩大潜在购买群体,还可以对A0甚至A00的一些竞品,实现骚扰;

第三,在新宝来、速腾等短期内不可能顶班的情况下,继续攻占出租车、驾校、集团用户这些特殊市场。

阻击了敌人,是为了帮助大部队胜利。捷达作为一名超龄服役的老兵,还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至少再坚持3~5年,才能听到撤退的集结号。(新浪博客我爱墨水 blog.sina.com.cn/iloveink)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