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解聘造假教授六教授举报造假曾遭校方劝阻


  新华社电(记者 许祖华) 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了解到,西安交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和校党政联席会议21日作出决定:鉴于该校教授、长江学者李连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取消其教授职务,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

  缘由;2007年12月,在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公示期间,西安交大陈永江等教授实名举报李连生在申报“往复式压缩机及其系统的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获奖项目中存在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

      解读 :

          剽窃论文,科技成果,学术造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从高校传出的丑闻一直不断。李连生在申报“往复式压缩机及其系统的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获奖项目中存在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等严重学术不端仅是又增添了一例。

      对其学术不端问题的处理过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也会从中感受到我们的教育科研管理层及社会对学术诚信的态度?

         陈永江等教授李连生学术不端问题,在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公示期间,是以实名制举报的。既然举报了为什么没有得到及时查处而有顺利的获了奖呢?肯定是有人在包容袒护。是主管部门的原因,还是个人的舞弊,还是我们的公示只是一种形式?其实,并不只是评奖公示,形式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李源潮部长最近强调:在用人上要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办法,紧持重德才、重实绩、重公论用人,防止唯票取人、唯考取人、唯年轻取人。其实,票有时就是有一种形式。

         获奖后,陈永江等到西安交大举报时,校方提出把李获得的奖金拿出进行分配。校方并认识学术造假危害的严重性,引起足够的重视。由此,再一次看到作为中国著名大学的西安交大校方对学术造假的暧昧与包容。试想:如果位于创新前沿的大学,不思创新,依靠剽窃论文,侵占别人成果,骗取荣誉及奖励,争得位次。我们又怎能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建设创新型国家怎么推进?这样的学术环境,能培养出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吗?我们的教育要走向何方?“钱学森之问”将是遥遥无期的问号?

         当陈永江等教授的举报在网络上已经广为关注,当焦点访谈对进行了曝光,对此,才有了处理决定.给人以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的感觉。

         当前,人民期待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正在讨论修改之中,我们期待由此事件,对学术诚信,学熟道德有严格制度规范。不仅于此,对于我们制度设计也应进行彻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