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VC的优势在哪里?


创业板一推出,本土VC的投资“曝光率”远远超出外资VC,上周投中集团和“福布斯”的排名,也应证了我两年前的预判:现在本土VC已占据一半江山,已形成和外资VC“分庭抗礼”之势。

 

上周恰巧有两个项目路演,分别见了两家本土VC的“老大”,零距离地观察、学习和感受本土VC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一、人脉广:

一家本土VC董事长是前政府官员,在与汉理的客户、一家环保监测企业见面时,把当地有关方面领导和专家请来,一起“把脉”,并承诺一旦投资,会介绍若干“资源”。

 

二、在乎估值与价钱

本土VC的“老大”都在首次会面上问起公司估值,均异口同声地表示“太贵”,不会高出10倍PE做投资,同时又格外关心公司何时计划上市。普遍感觉本土VC对价钱更敏感,相对较“短视”,这样的投资,很难投中“谷歌”、“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因为当初这些“伟大”公司在做A轮、B轮时都亏损),反而外资VC可能性更大些(现实也如此),当然风险也更大些。

 

三、效率较高

本土VC(相比外资VC)往往对项目较感兴趣,项目经理会马上建议公司和基金老总(一、二把手)见一面,等基金老总点头后,再追踪做DD,外资VC往往由投资专业人士(合伙人、经理)做完初步DD,再与投审会沟通,后者更强调程序(流程)和数据,但往往耗时更长些。

 

现在市场上本土与外资VC也呈现“融合”趋势:外资VC在融(或已融到)人民币基金,本土VC在融(或已融到)美元基金。这种“混血”、“融合”趋势将促进VC/PE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