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一些人存在两个时光错置——看待国有企业,故步自封于三十年前;看待民营企业,又将其幻化为类似经过百年以上市场经济洗礼的资本主义世界的企业,因此,总是希望国有企业在神州大地上能尽快消逝,市场上能是私有化的一统天下。与此相关,这些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国有企业中没有企业家,企业家只存在于民营企业之中(此种论调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没有企业家”)。我今天不想在这里对这种纯粹利己主义价值观和形而上学的方法论所决定的东西多说什么,而只说点令人愉快的事,那就是,有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国有企业家“惺惺惜惺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到对方的长处和优点,能够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在这方面,作为民营企业家的李光荣博士对国有企业家的李家祥将军的由衷赞佩就是一个鲜明例证,我甚至由此进一步看到了中国经济安全的一种希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种希望。在实业界,李光荣博士和李家祥将军这样的企业家(企业家本不应该按所有制划分,本文标题的提法是被迫从习惯)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李光荣博士对李家祥将军的由衷赞佩,见之于李光荣的新作《中国金融风险与经济安全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一个民营企业家著书立说赞佩国有企业家,我过去没有见过。李光荣是在该书第十三章第三节“要有一大批能够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的金融人才”中用较大篇幅称赞李家祥的,原文如下(《中国金融风险与经济安全论纲》第241-245页):
要避免或化解金融风险,要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除了党和国家有正确的路线、政策,一个根本的决定因素,那就是要有具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和现代科学知识与实际能力的人才,能够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的人才。
一、加入WTO后中华民族需要自己的牧羊犬和猎犬
我们先来讲讲看似笑话,其实却是很严肃的话题: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打拼的中国人能不能变成狼?
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人们经常听到一个说法叫“与狼共舞”,许多人似乎认同它,而我们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说法。外国狼到中国干什么来了?它觊觎的是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人民的福利,它要不择手段地攫取我国的利益,它甚至要吃人。三十年来,在外国资本的“血汗工厂”中我们的同胞被“狼”吃掉的还少吗?“与狼共舞”,我们也变成它们的同类,退化成狼,向自己的人民下手吗?或许我们能够说,拉美一些国家之所以落到我们概括的“拉美化”的境地,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那些国家内部的一部分人——所谓的精英分子也变成了狼,与外国进来的狼共同狂“舞”。我国要警惕,要避免拉美化,要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当然不能退化为狼而与之共舞!我们绝不能与之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如果一定要比喻的话,我们绝不能是狼,而只应该是犬,是牧羊犬和猎犬:对内是牧羊犬,保护好羊群,即维护好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利益;对外要做猎犬,也要到外部世界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获取猎物。这就是对外开放新形势下经济领域中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具体表现,我们的企业家要这样,我们的管理者更应该如此。
二、要培养重用能避免金融风险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金融人才
成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牧羊犬和猎犬,尽管是一个很好很恰当的比喻,但毕竟是比喻,它并不能准确地说明人才问题。过去我们共产党有老话,叫做“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确定之后,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或化解金融风险和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那就必须有具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和现代科学(包括经济金融科学)知识与真本事的人才,能够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的人才。缺乏这样的人才,党和政府要去培养;有了这样的人才,发现了这样的人才,一定要不拘一格地信任和重用。
毋庸讳言,曾经在某些时候,在金融的某些方面,我们也出现过类似我党某些同志在土地革命时期认为“山沟里没有马克思主义”的错误那样,认为中国本土没有懂得现代金融的人才,只有依靠洋人和海归的问题。我们曾经非常担心现在这样做的后果,在某种意义上比当年更严重,因为当年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虽然没有实践经验,但他们的血是红的、是热的,有一颗一心一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心,他们也许并不都是天使,但其中并无魔鬼。反观现在我们想依靠的那些人呢,相信大家在了解了金融领域的种种案例后,自己不难得出结论。没有时间和条件的人们,也可以看看曾经从事过多年金融工作、现为美国圣迭戈大学法学院教授的弗兰克·帕特诺伊所写的《诚信的背后——摩根士丹利圈钱游戏黑幕》(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它很可能对你正确认识问题有所裨益。
值得庆幸的是,在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历史形成的比较被动的局面已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国已经有了一批能够有效化解金融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能够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中国人民利益的经济金融人才。我们这里只介绍其中杰出的一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前空军少将、现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李家祥的范例。
李家祥,山东枣庄人。1949年11月出生,1969年1月参军,1970年5月入党,空军少将军衔,曾任沈阳军区空军副政委。他于2000年11月临危授命,被中央、国务院选调到国航任党委书记,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使国航扭亏为盈。2002年10月,国航进行重组后,任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兼国航董事长。他带领着国航连续六年持续盈利,2006年国航赢利额占到国内全行业赢利总额186%,使国航成为了在国际航空协会265家会员单位中,是盈利能力排名第九的航空公司,并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航空公司(2006年的市值超过3000亿元)。国航作为我国唯一载着国旗的航空公司,它的飞速发展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国的形象,他自己也荣获蒙代尔世界管理奖,被评为2006CCTV中国经济十大年度人物。
限于本书的性质,我们在此不拟多说李家祥将军做大做强中国民航业(虽然这也与国家的经济安全关系极大)的正确思路和已作出的贡献,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他新近出版的《大道相通——中国国航八大制胜方略》一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我们这里只介绍他率领他的团队为捍卫国家民族利益最近在资本市场上所打胜的一场漂亮狙击战——完全以现代资本市场所允许的“游戏规则”成功地阻止了新加坡航空公司和新加坡淡马锡公司并购我国东方航空公司。
东方航空公司(以下简称东航)是我国三大航空公司之一,已占有全国航空市场的四分之一,且其大本营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门户的市场,在未来十年中,上海是会成为整个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枢纽,地位十分重要。然而,由于其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问题,近年来亏损严重,已资不抵债,2006年亏损28.5亿元,每股收益-0.57元(而国航2006年利润总额为48.7亿元,每股收益0.26元,东航高管竟说自己与国航“不相上下”!)。为摆脱困境又看不起自己人,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名,东航将自己的股份(实际上是控制权)贱卖给新加坡航空公司和新加坡淡马锡公司(以下简称新航和淡马锡)。按照2007年11月9日东航股份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告,东航将定向增发共约29.85亿新股,每股作价3.8港元,其中约11亿股增发予东航的母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东航集团),约12.35亿股增发予新航,其余约6.49亿股增发予淡马锡。如果股权认购计划最终实现,东航集团、新航和淡马锡将分别持有东航增资扩股后总股本的51%、15.73%和8.27%。对此,一般人看到的是贱卖,因为这时东航H股价格基本保持在每股8港元左右。3.8港元与8港元相比,东航等于每股少卖了4.2港元。这意味着,新加坡方面在没有参与东航任何实质性经营之前,就获得了超过82亿港元的收益。而李家祥更警觉,他认为“国内航空公司引进外资,从利益得失上看国内航空公司得到的是发展资金,外航得到的却是一劳永逸地占有中国航空资源”,外国航空公司入股国内航空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大兵压境”是对中国航空业的巨大威胁。但要阻止东航贱卖,谈何容易!东航董事长李丰华率东航管理层2007年12月13日赴港展开其首站路演时,就强调此次引入新航是国家及政府的行为,并非纯粹企业行为。“东新合作”方案是唯一一个获得包括国务院在内各监管机构的原则性同意的方案,势在必行。三大航空公司都是国资委旗下的公司,企业要服从国家的利益,理解国家的政策,因此他认为国航不可能投反对票。东航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气势,确实增加了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难度。
“狭路相逢勇者胜”!不过,在现代金融战争中,这个勇,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建立在高综合素质之上的战略家之勇。李家祥就是这种智勇双全的战略家。李家祥对付东航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办法,就是巧妙又规范的市场手段。我们这里仅转述一位海外投资银行家对李家祥率领他的团队挫败东航贱卖一事所作评论的大意就够了[1]:
东航从2006年年底决定要引入战略投资者,国航交涉不成,于是在2007年下半年悄悄地吸收东航的股票。它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从持有5%的东航H股,增持到10%。也就是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当中,投入了差不多2亿港币。最初,人们没有想到国航有这样的魄力,市场对这个行为的解读,只是认为这是国航在香港的一个财务投资公司的一种纯的财务投资行为:他觉得东航有投资价值,就买它的股票,然后从股票差价上获利。市场就是被这个烟雾弹迷惑了,包括东航自己也被迷惑了。就是他们没有想到国航会有最后的一个利用他所拥有的股份联合中小股东否决“东新合”方案的很积极的行动在内。国航,它是一个传统的国有企业,所以没有人能够想到,它会如此熟稔于中国资本市场、海外资本市场中的各种游戏规则。到后来我们看到整个事件的发展,国航胜利的关键就在于四两拨千斤。其实它拿到的一共是1.89亿股的东航H股,平均的成本4.06港元,在整个东航的总股本中只占3.8%的比例。它怎么可以用3.8%就否定掉了这么大的一个国务院批准的交易呢。(根据统计,出席2008年1月8日股东大会的东航股东有76人,其中A股股东74人,H股股东2人。出席会议有表决权的A股股份有3.96亿股;有表决权的H股股份为5.6648亿股,而国航母公司中航集团持有的东航1.89亿股H股已经略超过这5.6648亿股的三分之一。最终“东新方案”以H股股东77.61%反对,22.38%赞成,A股股东94.04%反对,5.07%赞成被否决。)所以说,非常出乎意料的就是中国的国有企业,原来有这样高的手段。
李家祥因其在中航集团和国航的卓越表现,最近被中央任命为国家民航总局党组书记兼局长,的确是实至名归,中国的民航一定能做大做强,中国一定能成为民航强国。我们民族多么需要成千上万像李家祥这样的熟稔资本市场上各种游戏规则的“将军”啊!
[1] 2008年1月15日凤凰网专稿:“揭开迷雾 从东航事件看民航未来”,曾于1月13日在凤凰卫视资讯台《财经点对点》节目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