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与生肖之说


              “人才”与生肖之说

                                                           

十二生肖恐怕是中国独有的,因为“龙”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它代表了权力与尊严,是王者的象征,在古代它是帝王的专利。不清楚当初是谁的创意与发明,这十二种动物的性情特征与形形色色的各类人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与契合。比如龙的高贵神圣,鼠的胆小狡猾,牛的吃苦耐劳,虎的威猛霸气,兔的机敏快捷,蛇的阴冷狠毒,马的迅疾奔放,羊的温顺柔弱,猴的矫健灵活,鸡的能言善辩,狗的忠诚不二,猪的愚笨懒惰,这些形态各异的动物特性,可以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人,每个人都不妨对照一下,不难发现在生活、工作中自己的影子,或者说充当着一种什么角色?但是应该说明的一点,并非属什么生肖就符合自己属相的性格与特点,对号入座未免牵强了些,也没有任何根据,更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将某个人比喻成什么“才”,比如人才、将才、奇才、天才、庸才、奴才、蠢才等说法,比如具备龙这一类特性的人,大都具有非凡的领导才能、英明果敢、有号召力、能担大任于己身,是人才中的人才。虎类型的人则敢想敢干,有一种闯劲,多为一些将才,应得到领导的重用、充分发挥其才能。牛这一类型的人吃苦耐劳,默默无闻是实干主义者。马类型者能驰骋千里是难得的人才,自古就有把人才比喻成“千里马”之说。猴、兔类型的人反应机敏灵活,适于在企业助理工作。鸡者好自我表现,狗者忠于职守。羊者逆来顺受。以上类型的人为多数,无论什么“才”,都可量才适用,惟蛇、鼠、猪类型人,用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稍有不慎,反遭其害,但是该类人毕竟为极少数。作为用人单位领导不妨来一个参照,合理发挥个人才能,能够做到人尽其才,量才适用。应该说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因为只有人才才是世界上储量最丰富的矿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重视人才与重用人才在中国古代有很多传为美谈佳话的故事。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候各国谁发现并留住了人才,谁就走向了强国复兴之路。商鞅、管仲、苏秦、张仪、孙吴、孙膑等等数不胜数,大秦的最终统一天下与历代秦王重用人才是分不开的。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详实描写了群雄逐鹿天下的故事,我觉得那更象一部人才竞争、英雄辈出的史诗,曹操、刘备、孙权的求贤若渴,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的各领风骚,让人感慨对人才的使用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没有人才就没有三足鼎立的局面,也不会有发展进步的历史。

我一直觉得《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代表四种不同类型的人,唐僧虽然是领导但是软弱得象一只绵羊,愚腐且固执,大是大非之处虽常有失误,却是一个坦荡的君子,世人眼中的道德楷模。悟空是一只叛逆而又侠肝义胆的猴子,他勇敢机智;个性张扬;百折不挠,是正义与英雄的化身。八戒是一头懒惰自私的猪,好色又贪心,不过他也有优点,那就是善良幽默,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真实的人物典型。沙师弟则是一个老黄牛式的人物,他忠厚老实,不计名利得失,勤勤恳恳完成自已的本职工作,这是一个甘心情愿做助手的好人。作品中还有一匹被人忽略的白龙马,它是龙的化身,没有它取经的路上还要艰难许多。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长处,只可惜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所以说人才不仅需要别人发现,更重要的是自己去充分展示与利用,否则就不是可惜而是可怜可悲啦。